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从放牛娃到最可爱的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5032
颗粒名称:
从放牛娃到最可爱的人
分类号:
K82
摘要:
透过每一缕阳光,都能见到太阳;通过每一次怀念,都能抵达心灵的圣殿。 光的源头是太阳,怀念的源头是真挚的心灵。50多年前,由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英雄的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
人物传记
抗美援朝战争
内容
透过每一缕阳光,都能见到太阳;通过每一次怀念,都能抵达心灵的圣殿。 光的源头是太阳,怀念的源头是真挚的心灵。
50多年前,由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英雄的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史诗,铸造了人类战争史上正义战胜邪恶的不朽丰碑。而中卫离休干部王进财老人就是当年众多中华优秀儿女中的一员。我们不能忘记这场战争,同样也不能忘记这位老人。
家住中卫水利小区的王进财老人说起过去,就像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他的表情是激动的,他的声音是洪亮的。老伴说他到底是当过兵扛过枪的,现在还像军人一样走路,身板挺直, 脚步稳健,经常骑着自行车到黄河边锻炼身体。老人笑着,小心地捧出一个红色的小盒子,从中拿出一枚纪念章和一枚勋章,还有几个荣誉证书。原来老人是想让这些历史的物证说话。他说小区几乎没人知道他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更不知道他在朝鲜战场上立过显赫战功。
1932年,王进财岀生在中宁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从小读不起书,五六岁时就给别人家放牛,七八岁了还没衣服穿。 挨打受气是家常便 (资料图片) 饭,肚子经常饿得咕咕叫。不断地挨打, 不断地屈服,为的就是能维系生命。十五六岁的时候,有次他赶牛到地里犁地时,不小心把一件农具丢在路上,等他返回去找时, 农具已不见了踪迹。回到地里,地主把他按到,用红柳狼狠地抽打他,打得他皮开肉绽。
活着如此艰难,抬头看,上天无路;低头看,入地无门。求生的本能让他想到了出逃,可是出逃也有可能会饿死。王进财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了,不管是死是活,他都要逃出地主的魔掌。于是他鼓足勇气从村里逃了出来,沿途要饭一直逃到银川。在银川的几年里,他学印刷当学徒,受尽了屈辱。
新中国成立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王进财这才感到自己真正新生了。新的天地, 新的生活,他在这种温馨的氛围里受到了新的感染和教育,积极要求进步,报名参军入伍了。
新中国刚刚诞生,美国政府就乘朝鲜爆发内战之机,悍然岀兵入侵朝鲜;与此同时,美国第7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处在这样一个严峻时刻,党中央、毛主席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的请求以及中国人民的意愿,毅然作出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当时王进财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19兵团63军189师565团3营9连的一名战士,他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口号的召唤下,和他的战友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这场打击侵略者的战争中。
1951年2月3日,天刚蒙蒙亮,王进财所属部队奉命从朝鲜临津江往南打。 当时临津江驻扎的是美军29旅,他们武器装备先进,有着强大的防御能力。2月份的朝鲜,天寒地冻。王进财随部队到达临津江时,看着白晃晃的江水反射着阴冷的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上脑门。可当想到侵略者把战火烧到祖国边陲,想起革命英雄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慷慨赴死,王进财就感到热血沸腾,他三下五除二把棉衣棉裤里的棉花全部掏掉,勇敢地跳进了冰冷的江水里。掏掉棉花的棉衣棉裤变成夹衣夹裤,湿淋淋地紧贴着皮肤,锥心刺骨的寒冷限制着他们向前游动的速度。就在他们接近对岸封锁线时,敌军几架飞机开始对着临津江狂轰滥炸。硝烟中,王进财依稀看见战友被气浪掀起1米多高, 又重重地翻落在冰冷的江水里。由于靠近江岸的地方结冰,他们多次上岸又多次滑下水,大家就用枪杆在冰面上砸出一个个坑,冒着生命危险冲了上去,终于冲破了临津江防线。
王进财说,他始终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他看到志愿军高高飘扬的旗帜时, 革命的英雄主义情结便油然而生,也使他拥有了无坚不摧的精神动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他和战友们以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爬冰卧雪,浴血奋战,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冲过临津江后,敌人开始纷纷撤退南逃,王进财所在部队乘胜追击,大部队分开穿插进入敌军阵营,突破缺口,形成箭头分散直插敌人心脏。结果美军动用飞机大炮切断了志愿军供应给养部队,使得部队陷入困境。天上飞机轰炸,战友们饿得眼冒金星,两天什么都吃不到。但是志愿军毕竟是英雄的军队,将士们团结战斗,依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就是在这次战役中,王进财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入党,更能体现一个军人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流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王进财为自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深感自豪,他积极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并通过努力学习将党的决策、指示铭记于心,在危急关头,时刻冲在最前面。在被困的那些日子里,随处可见朝鲜军人和志愿军战士血肉模糊的身体。王进财沿路和战士们进行着战斗和救治。他们不断地射击,掩护另外的战友背起伤员,躲进山沟。就这样,他们一连冲过敌人的多条封锁线,越过多个山头,30 多个人最后只剩下了7人。一次激烈的战斗过后,王进财从山上滚下来,前面的门牙全部折断了。后来回到祖国,部队在石家庄休整时,组织出面送他到医院修整了牙齿。
王进财老人回忆,在朝鲜3年多的时间里,志愿军的勇士们一直在艰苦的环境里生活、战斗。在那些寒气袭人的暗夜里, 在那些险峻崎岖的山路上,战士们经常急行军,到达目的地停住脚就要挖掩体,围上一些秸秆、稻草就成了自己的“宿舍”。 人多草少,有的只好露天而睡,天明以后眉毛胡子上凝结了一层白霜。战斗过程中,他们常常是整天吃不到饭,山上没有水,只有吃雪。毫无疑问,这是非常艰苦的环境,是一般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环境, 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们不仅忍受了艰苦而且战胜了艰苦。“真金不怕火炼 !中华民族生就了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硬骨头 !”在艰苦的生活、战斗中,志愿军的勇士们喊出了这样的声音。为祖国而战,为朝鲜人民而战的伟大意愿使王进财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和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朝鲜人民也记住了他卓越的贡献,授予他“三级英雄”称号,向他颁发了 “金日成头像”勋章。
现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烽火已经消逝了半个多世纪,国际政治格局和世界军事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但抗美援朝的宝贵经验穿越了时空,超越了国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弥足珍贵的历史教科书。在采访王进财老人时,看到他格外珍惜抗美援朝留下的精神财富时,我不禁想起中学课本上作家魏巍的那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历史昭示现在,启迪未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自然,王进财也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了。当战斗胜利结束,离开朝鲜时,他微笑着在心里说道:“祖国,我完成任务了。”1956年,王进财转业到沈阳煤矿管理局器材供应处当保管员,负责保管炸药雷管等烈性物资。此项工作保密性质极强, 工作人员全部经过调查审核才能上岗工作,而且纪律严明,不得私自结交朋友。王进财在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 18年,他从严要求自己,不沾烟酒,无论自己多么孤独和寂寞,也无论自己多么渴望得到友情的滋润,他都时刻严守工作纪律,不结交朋友,不多说一句话。后来家里人帮他介绍了对象,通了一段时间的信后,女方到沈阳和他完婚。结婚后的第三天早晨他就不见了,新媳妇到处找他找不到,原来他是去看航空演练了。当年的新媳妇现已是他几十年的老伴,提起此事还耿耿于怀,说他不带她一起去看。他说当时他所任职的岗位是要害部门,有着铁一般的纪律,很多事就是自己的亲爹也不能让知道。
虽说那是一段极为枯燥的岁月,可王进财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18年后,王进财从沈阳调回原中卫县水电局工作,任打井队书记、队长。他做事认真,风风火火,性子急,只要是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就要千方百计干好,力争完成任务。他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等。以他当时的职位,他可以完全不用下到基层去受苦,可是他自己主动到打井工作一线,和工人同睡同吃。工人有困难,他倾力相助。 当时有一个工人的家属打电话到打井队, 说是孩子病了,没钱上医院。他接了电话, 立即把一个月的工资给了这位工人,让他赶快回家给孩子看病。当时少掉一个月的工资,意味着全家人要断口粮,但他宁可家人饿肚子也要先救工人的孩子。也正是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当时的打井队上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苦干实干,使过去大片的盐碱滩变成了现在的大片良田。回忆过去的工作生活,老人语调缓慢而认真,他的回忆把我们从凄凉一下拉向温暖。
1993年3月,王进财光荣离休。他现在已儿孙满堂。平时早晚出去锻炼身体,上午看报纸、下午下棋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前不久他还出国旅游了一次。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是:年少时挨打受气,青年时参军入伍;受党教导方明白人生真谛,战场锻炼打造坚定信念,勤奋工作回报党和人民;一家人和睦度幸福晚年。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建彷
责任者
王进财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