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山区教育的“脊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4387
颗粒名称:
山区教育的“脊梁”
其他题名:
记宁夏贫困山区残疾教师刘希章
分类号:
K828
摘要:
27年拄着双拐在偏僻山区任代课教师,十多次被评为市、县、乡(镇)先进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却一直不是正式教师;每月仅400多元收入,自己生活艰难,却从没耽误过一节课,不让一名学生辍学— 宁夏中卫市城区宣和镇丹阳小学残疾教师刘希章身残志坚、执著从教的先进事迹,在贫困山区广为流传。
关键词:
残疾教师
人物传记
内容
27年拄着双拐在偏僻山区任代课教师,十多次被评为市、县、乡(镇)先进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却一直不是正式教师;每月仅400多元收入,自己生活艰难,却从没耽误过一节课,不让一名学生辍学— 宁夏中卫市城区宣和镇丹阳小学残疾教师刘希章身残志坚、执著从教的先进事迹,在贫困山区广为流传。
“爬”着上完学,独立支撑山区教学点今年45岁的刘希章从小患小儿麻痹,下肢重度残疾,无法行走。12岁时,他开始顽强地爬到5公里外上小学,崎岖的山路磨破了他的手掌和膝盖。 父母心疼,不让他上学,但倔强的刘希章铁了心:“不让上学,我就跳崖。”15岁时,刘希章求村里的木匠给他做了副拐杖,开始练习走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刘希章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小学和初中。 穷乡僻壤的原中卫县红泉乡(现城区永康镇)校育川村自然条件恶劣,公办教师没人去,有文化的年轻人嫌代课教师工资低不愿长留。
1980年,村教学点最后一名教师也走了,学生全部失学,乡亲们心急如焚。刘希章找到中心学校校长,自告奋勇要求到教学点当代课教师。校长见他身体残疾,担心他难以胜任。刘希章说:“虽然我的身体残疾了,但精神志气没有残疾,只要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家乡的孩子服务,多大的困难我都能克服。”见他态度坚决,校长终于答应了。 刚开始,教学点只有十余名学生,他把辍学的学生全找来,也不过20人,刘希章将校长、教员、少先队辅导员、校工等职务一肩挑。一至三年级都在一个教室上课,刘希章因人施教,除教授语文、数学外,还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课。他学吹笛子,找词填调,教唱歌曲,力求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村里的孩子在教学点读完三年级后,需要到十几里外的中心学校上四、五年级。因路远,大多数孩子念完三年级就辍学了,成为放羊娃。 刘希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劝说乡亲们让孩子返回学堂,把教学点原来三个年级的复式班变为五个年级的复式班。每天都要备课、 讲授五个年级的各门功课,批改五个年级的作业,为了孩子,刘希章独立支撑了整整5年。
“他虽然无法站立,却是山区教育的‘脊梁'”1985年年底,刘希章所在的村移民搬迁到新成立的原中卫县东台乡(现城区宣和镇)。刚搬来时,一无教室,二无桌椅板凳,学生无法上课,有的家长要把学生拉回去放羊。 刘希章就把村里分给自家的几间房子让出来当教室,又挨家逐户借来饭桌、木板当课桌,让学生带着自家小凳来上学,硬是撑起了一个新的教学点。乡村干部和县教育局领导大为感动,很快盖了校舍,配发了桌椅板凳。
为了上好音乐课,刘希章拿出自己积攒的70元钱,买了一架旧电子琴,自学识谱知识,半年后,教学点成为移民村唯一开设音乐课的学校。 体育课上,重度残疾的刘希章无法给学生做示范,他就事先找来几个高年级的学生,一遍遍让他们模仿教材练习,直到学会动作,再给同学示范。 为提高教学水平,刘希章硬是从牙缝里挤出点钱,参加了宁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苦读3年,终于在2006年获得了大专文凭。 由于双下肢肌肉萎缩,刘希章双腿经常起冻疮。为了防止冻疮复发,他白天用布条把腿缠起来,晚上回家后用冰或冷水冷敷疮口,钻心的疼痛和刺骨的冰凉几乎令他昏厥,但第二天,他仍然像正常人一样站在讲台上。
在山上教学点时,所有的教学用具都需要到十几里外的中心学校去取,刘希章常常为取几盒粉笔,要“爬”十几里山路,往返一趟要花一整天的时间。 搬迁到东台乡后,考虑到刘希章是残疾人,学校不安排他做其他事,但师生们时常见到刘希章一手拄着双拐,一手拿着扫帚清扫校园。 今年初春刚开学,突降大雪,雪厚路滑,丹阳小学校长焦吉华担心刘希章无法行走,赶忙打电话让他不要来学校。但谁知2个小时后,浑身落满雪水和冰碴、 双脚已变成两个冰疙瘩的刘希章,还是撑着双拐,颤巍巍地挪进了教室,学生们淌着热泪听刘老师讲课。
“他虽然无法站立,却是山区教育的'脊梁'! ” 焦吉华动情地说。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在山区代课教师的岗位上,刘希章整整干了27个年头。但是,转为正式教师的机会却_次次与他擦肩而过。
1985年年底,上级给各市县下达了聘任教师转民办教师的名额,但名额却留在了乡里,移民村教学点没名额,刘希章也就未转为民办教师。 按国家有关政策,经进修获得学历的聘任教师可全部转为民办教师。刘希章因双腿重度残疾,再加上教学点只有他一名教师,一直没法去进修。几经艰辛, 刘希章获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文凭后,又由于没赶上国家有关政策的节奏而错失了转正机会。 山区代课教师收入低,刘希章月工资,上世纪80年代仅有二三十元,90年代六七十元,2000年以前只有100多元,近年才拿到400多元。
“微薄的收入和贫困的生活,没有影响我的教学, 更没有动摇我的信念。”刘希章说,“因为这是我衷心热爱的事业,我无怨无悔。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做一名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最近,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刘希章“全区优秀农村中小学教师”光荣称号,号召全区教师向刘希章学习,并给刘希章颁发了教师资格证和职称证书。 (据新华社9月17日电)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健伟
责任者
刘佳婧
责任者
刘希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