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儿村百姓的“新行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4220
颗粒名称: 窑儿村百姓的“新行当”
其他题名: “告别贫困”系列报道之四
分类号: F307.1
摘要: 近年来,随着海原县关庄乡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马铃薯的大量外销, 该乡窑儿村过去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纷纷开始从事马铃薯贩运、分拣、装卸等“新行当”,走上了致富之路。今年,关庄乡种植马铃薯8.37万亩,预计可实现鲜薯总产量8万吨。记者在窑儿村采访时看到,大多农民家里摩托车、彩电、农用车等一应俱全。“窑儿村有今天,全靠马铃薯。”村支书曹建国对记者说。
关键词: 作物经济 种植业

内容

近年来,随着海原县关庄乡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马铃薯的大量外销, 该乡窑儿村过去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纷纷开始从事马铃薯贩运、分拣、装卸等“新行当”,走上了致富之路。
  今年,关庄乡种植马铃薯8.37万亩,预计可实现鲜薯总产量8万吨。记者在窑儿村采访时看到,大多农民家里摩托车、彩电、农用车等一应俱全。“窑儿村有今天,全靠马铃薯。”村支书曹建国对记者说。
  关庄乡乡政府驻地在窑儿村,但过去窑儿村地处全乡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一直没有发挥出来。2005年,关庄乡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兴乡富民的切入点,大力推广马铃薯种植,当年种植马铃薯2.56万亩。到了马铃薯上市的季节,外地客商开始进驻窑儿村。3万多吨的马铃薯要从这里贩运出去,窑儿村的商机来了,村民们也开始忙碌起来了。
  2005年,村民王文太种植马铃薯80 亩,而且他家靠近公路,便成了客商设立马铃薯代办点的首选。通过乡上的担保,王文太成了广东一客商收购马铃薯的代办人。 当年,王文太共购销马铃薯3000吨,收入 9万余元。
  8月22日,记者去王文太家采访,没有见到他本人。据王文太的妻子刘富霞介绍, 王文太现在正在甘肃靖远县收购马铃薯,把那里的马铃薯贩运到广东等地。由于王文太吃苦耐劳,信誉好,得到了客商的信任,目前,他带着村上的10多人一年四季都在做马铃薯生意。据曹建国介绍,目前,在窑儿村像王文太一样给客商代收马铃薯的经纪人有30多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近两年来,在窑儿村,从10月马铃薯上市到来年的3月份,一直都有马铃薯销售活动,这给当地的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机会。村民周国林家的生活在窑儿村算是中等,一家5口人,3个孩子都在上学,一个干旱山区的农民家庭一年能收入多少钱,用不着细算就清清楚楚。去年,周国林种植马铃薯收入3万余元,农闲时他又在马铃薯市场装车,每天收入40 元,妻子分拣马铃薯每天收入30元,两口子干了3个月挣了5000多元。今年,他家盖起了4间大瓦房。“在家门口打工,种地挣钱两不误。”周国林高兴地说。
  和周国林一样,在马铃薯销售旺季,窑儿村有200多人从事马铃薯装卸和分拣工作。通过马铃薯产业的带动,窑儿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1100元增至去年的1900元,预计今年将达到2200元。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