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刘金柱就“以工代公”答记者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3812
颗粒名称:
刘金柱就“以工代公”答记者问
分类号:
D630.3
摘要:
8月29日,就“市长信箱”中市民反映的“以工代公”问题, 记者专访了市人事劳动保障局局长刘金柱。记者:什么是“以工代公”人员?刘金柱:“以工代公”人员是指占有行政编制,在公务员岗位上工作的工人身份人员。记者:“以工代公”人员是如何产生的?
关键词:
人事管理
公务员
干部
内容
8月29日,就“市长信箱”中市民反映的“以工代公”问题, 记者专访了市人事劳动保障局局长刘金柱。
记者:什么是“以工代公”人员?刘金柱:“以工代公”人员是指占有行政编制,在公务员岗位上工作的工人身份人员。
记者:“以工代公”人员是如何产生的?刘金柱: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当时的人事政策比较宽松,就出现了以工人身份调进党政机关的人员及复转军人直接安排进党政机关的人员。这些人员一直都是工人身份,从未办理过转干手续,上岗后一直从事干部工作,工资全部执行行政工资制度, 属财政拨款,每次工资调整都按照行政工资套改。1997年,根据《公务员暂行条例》,这部分人绝大多数与其他公务员一起,(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以国家干部的名义参加了公务员过渡培训和考试,并获得了公务员培训合格证。直至2006年6月 30日《公务员法》颁布实施,这部分人员同样也参加了公务员培训考试, 但在登记时,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登记实施办法》,这部分人因为工人身份没有被登记在册,工资也一直未被套改。
记者:对“以工代公”人员不予登记, 有没有政策依据?刘金柱:有政策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登记实施办法》第七条“不予登记的对象”第二项明确规定:”在公务员岗位工作的'以工代公'人员和身份不清人员不予公务员登记。”记者:我市目前有多少“以工代公” 人员?刘金柱:全市共有187人,城区有 67,人。
记者:对“以工代公”人员如何安置?刘金柱:对于这部分人员,市人事部门已多次向自治区人事部门反映。 自治区人事部门的答复是,不予登记, 等待出台相应政策后进行安置。另据透露,自治区将拿出一部分公务员名额,专门针对这部分人进行考试和考核,合格者进入公务员系列,不合格者将被分流。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谢亚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