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魅力的中卫祭河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3258
颗粒名称: 独具魅力的中卫祭河神
其他题名: 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展示之五
分类号: G112
摘要: 中卫市区的沙渠桥头,俗称官桥新水,与高庙保安寺、老君台、香山寺等名景古刹共称为旧时中卫八景。祭河神便是在官桥新水举行的融宗教、农业、水利、风俗、文化艺术为一体的一项民间活动,具有规模大、花样多等特点,唯中卫独有,不具普遍性。据史料记载:美利渠开挖于汉武帝征和二年。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宗教

内容

中卫市区的沙渠桥头,俗称官桥新水,与高庙保安寺、老君台、香山寺等名景古刹共称为旧时中卫八景。祭河神便是在官桥新水举行的融宗教、农业、水利、风俗、文化艺术为一体的一项民间活动,具有规模大、花样多等特点,唯中卫独有,不具普遍性。
  据史料记载:美利渠开挖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 年),后经各代整修,特别是到元代初期,郭守敬与董文用在应理(今中卫)引黄河水开挖美丽渠(今美利渠)灌溉中卫地区近3000亩农田,使当地的农业获得丰收。而祭河神就始于汉, 兴于元,风俗由来已久,久盛不衰,沿袭至解放初期。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小组人员为深入挖掘整理中卫祭河神活动的盛况,先后前往沙渠桥畔各村,城区常乐镇、 迎水桥镇等曾举行过祭河神活动的地方进行调查了解,并得知了祭河神活动的整个过程。
  每年春天渠工结束,在开水迎水之日,择黄道吉日,由官衙发布公告,在沙渠桥搭建戏台,举办龙王庙会。同时在沙渠桥观水亭搭建祭台,摆香炉、供器、果品等,只等探水人员骑马或步行报告头水到来的时间。而后有官员、水利委员等主读祭文,奏鼓乐、鸣鞭炮,行跪拜礼。为祈祷风调雨顺、水渠通畅、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邀请法会和尚诵经三天,道场道士作法三天,唱戏、耍社火、祭龙王、祭河神。夜晚时分,百姓为祈求消灾去病、 吉祥如意,沿渠两岸举行放河灯祭河神活动。在阴阳、道士念大经办道场的陪衬下,百姓蜂拥至河岸边放逐制作好的河灯,河灯随水流而下,渠中一片光明,十分壮观。祭河神活动真实地展示了中卫的民俗风情,是了解中卫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中卫从未举办过完整的祭河神活动。目前,只有在每年开水迎水时节,百姓在沙渠桥龙王庙举行小型的祭祀活动。展示中卫地区丰富而深厚地域文化特色的祭河神活动正在逐渐消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和保护。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大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