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2910
颗粒名称: 生命的重量
其他题名: 访宁夏农垦局党委书记、农垦企业集团董理长周生信
分类号: K825.38
摘要: 人类要发展自己,就要追求智慧;个人要提高自己,也要追求智慧。追求智慧成了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的必需。采访周生信时,在他的办公室里,坐着好几拨人,都是来谈工作的,而且他办公桌上的电话一直处于接听状态。 他在如此繁忙的工作氛围里却心平气和,从容豁达地处理着各种繁杂的事务,时不时还引用典故轻松地开个玩笑。据说很多看上去像是一团乱麻的事务在他独特的工作方法中全都会变得顺理成章且业绩非凡。
关键词: 企业家 传记

内容

人类要发展自己,就要追求智慧;个人要提高自己,也要追求智慧。追求智慧成了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的必需。采访周生信时,在他的办公室里,坐着好几拨人,都是来谈工作的,而且他办公桌上的电话一直处于接听状态。 他在如此繁忙的工作氛围里却心平气和,从容豁达地处理着各种繁杂的事务,时不时还引用典故轻松地开个玩笑。据说很多看上去像是一团乱麻的事务在他独特的工作方法中全都会变得顺理成章且业绩非凡。你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充满智慧、博古通今,而且有着过人胆识和卓越才能的领导干部。
  他是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
  他是宁夏诚信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宁夏诚信企业联合会专家及委员会专家。
  他是宁夏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促进会名誉副会长。
  他是中央民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他撰写的《抢抓发展机遇,构建和谐农垦》在《名牌》杂志发表后被评为优秀论文,受到各方关注。
  情感的活水中卫是周生信的故乡。
  周生信生于斯,长于斯,魂牵梦萦,总想着回家乡听听乡音。他说这是人生长河里一段最纯真的情感,也是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最能让人心潮澎湃的一种激情。哪怕是来自家乡的一声问候、一个电话、一个会心的微笑,都能撞击他的灵魂,让他感到来自亲人的牵挂。他喜欢在夜静时,回想在中卫时的岁月。想起很多的人和事,那一点点从心中流出来的关于理想和工作、关于人情和友情的细节都让他神往。他喜欢在这种感觉里放飞心情,将一天的疲惫卸载,在每一个带着欢笑的黎明醒来,激发他的热情,让他面对新的一天时,有一颗宽容、愉悦的心 !周生信于1951年4月出生在中卫西园牛滩村。年少时期的农村生活过早地赋予他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判断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的能力,使他后来走上工作岗位时仍能累积和升华各种具体的智慧,并为自己铺设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周生信参加工作4年后调到原中卫县财政局工作,又过了5 年,他调往原中卫县税务局工作。 再过4年,他就到了原中卫县农村工作部工作。那时候,他对工作有着朴素的情感,经常不分节假日、 不分星期天加班加点工作。他想在工作中感受生命的萌动,他想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他更想在工作中触摸创造性的成功。特别是到了晚上,无工作可干时,他有一种追根究底的喜好。他觉得这种喜好是一种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 提高智能的需要。只有了解过去, 才能认识现在,只有认识现在,才能开创未来。
  记得当时,年轻的周生信意气风发,经常骑自行车下乡,所到之处,放眼所视,天大地阔,深感人民群众的生活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深感风调雨顺和暴风骤雨对人类的影响是多么不同,深感自己的能力是多么有局限性。他曾在心里问了自己无数个为什么,也曾写过一些探索性的笔记。面对黄河之水天上来,他在对此壮观感叹不已的同时,总想溯流而上,看看它的源头, 看看它为何变得混浊。就是这样追 •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成就了他一生的光荣梦想和业绩。
  从1984年开始,周生信曾历任原中卫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原中卫县轻工业局局长、党委书记,原中卫县副县长,分管工业、交通、城建、环保、供电、工商、物价等工作, 并且对主持美利纸业上市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说中卫是他起步的地方,他对中卫有着独特的情感,他会一生一世珍惜生命中的快乐与幸福。感情如此,缘分如此,机会如此,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情感。它是那么旷世,仿佛是来自天上的水,源源不断;它又是那么尘世,伴着人的血脉不断运行,生生不息。它是上天在周生信的灵魂中植下的一方净土,培育着纯净的花朵开放在中卫大地上。
  想起在中卫工作的那些年, 周生信面对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等各种困难,甘于清苦,耐得住 •寂寞,不计得失,以智慧书写春秋,以只争朝夕的进取心和使命感尽职尽责。他发扬“团结奋发、 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的精神,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切入点,把群众焕发出来的创造力引导到争创各种第一的活动中。他始终认为,干事业没有一种精神是不行的,他倡导中卫精神,要用精神将中卫人民凝聚在一起,将内在的活力、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春风吹拂,绿满大地,生机盎然。周生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在中卫的土地上奋力耕耘,勇往直前,年年创造新业绩,岁岁谱写新篇章。他更像春泥奉献禾苗一样,把自己青春的激情和浓浓的情感献给了中卫大地。
  闪光的足迹有这样一句话,是献给所有春风得意或秋风不得意的人的,说是平凡的人们,一定要坚信自己是一块金子,而且最终会闪烁夺目的光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周生信早已是一块金子,也已在中卫的大地上熠熠生辉。他离开中卫后,曾调任吴忠市经贸委主任、中宁县委书记,吴忠市委常委、利通区委书记,吴忠市委常委、青铜峡市委书记。在担任县级正职领导和副厅级职务期间,他凭着对党和人民事业忠贞不渝的朴素情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加压力,奋力进取,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党和人民,取得了丰硕成果。
  1998年,周生信调到吴忠市任经贸委主任。面对全市工业经济受计划经济影响,体制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运行质量差的问题,他在对7个县的大中小型企业调研后,执笔起草制定并实施了《吴忠市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吴忠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脱困的意见》及《吴忠市工业“一调整三创新”的实施意见》等。在经贸委工作的3年中,吴忠工业经济迈出了三步,其中工业总量和增长速度位居全区 “三市一地”首位,他所在单位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连续评为经贸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被吴忠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评为优秀公务员。
  2002年1月,周生信担任中宁县委书记。上任伊始,他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 “由种粮大县向枸杞畜牧大县转变、以农稳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以城市开发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并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努力争先进、创业绩,先后被吴忠市评为城市建设先进县、经贸先进县、 政法综治先进县,获得农业经济、 劳动保障二等奖,生态建设三等奖。接着,又被自治区评为经贸先进单位、交通先进县、文化先进县, 并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奶牛协会示范县”和“全国特色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实现了中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在担任吴忠市委常委、利通区委书记时,周生信坚持“市区一体、 主动接轨、市区共建、共生共荣、互利共赢、强市兴区”的方针,千方百计培育奶牛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特别是在他担任吴忠市委常委、青铜峡市委书记后,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实施新项目,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以发展工业为重点,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有这样一句话,说参悟人生,在聪明的台阶上只能仰视,只有登上智慧的顶峰才能鸟瞰。我们从周生信所走过的足迹来看,他不但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政府官员,而且也是一个好干部。他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权威,而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智慧的普通人,当成干千万万老百姓中的一员,始终保持着一颗难能可贵的关心群众、爱护百姓、团结同志、与人为善的心。他经常和领导班子的成员探讨各种问题,每次都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甚至不同的意见。他说,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 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他非常乐意发掘别人的聪明才智,因为他知道,只有集体的智慧才是巨大的。
  农垦的风采在现代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压力。但是作为宁夏农垦局的党委书记、农垦集团的董事长,周生信所面临的压力可能是巨大的。社会给予他过重的承载,把他当作社会精英,而他也时刻严于律己,勤勤恳恳工作,清清白白为官,坚持以谋事创业为行动指南,立豪言壮语,绘农垦蓝图。
  从2005年5月至今,周生信历任宁夏农垦局局长、党委副书记、农垦企业集团董事长、农垦局党委书记。他总结过去几任领导班子的经验,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农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做到了 “工作要有新思路, 发展要有新项目,经济要有新亮点,年年要有新变化”,推进了农垦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目前,宁夏农垦旅游业发展一浪高过一浪。周生信说,在宁夏扮演旅游重量级角色的农垦在加速发展旅游,别人也在发展旅游,谁发展快,谁的景区有创新、有特色、 有亮点就会有卖点、有生命力,游客就选择谁。周生信说,眼下,宁夏农垦国内首家羊文化馆、葡萄博览园、枸杞文化展馆、奶牛科技馆已对游人开放。玉泉葡萄庄园被授予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南梁枸杞园、贺兰山农牧庄园、黄旗口生态园等旅游景区,吸引着首都游客搭乘专机,深圳、上海游客乘专列来旅游。已形成规模的阅海公园、 天湖湿地公园、玉泉葡萄庄园和正在开发建设的前进、长山头、西湖、 简泉、渠口等农场的湿地生态旅游将再现“塞上江南”美景。
  从一张农垦旅游的规划图上和周生信的解说中,我们知道了农垦旅游业已经成为振兴垦区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仅一个沙湖旅游区,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800多万人次,直接就业人员近3000 人,间接就业人员5000余人。 2005年,农垦各大旅游景点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 1亿元。大旅游带动大发展,宁夏农垦今后的目标是旅游业要实现年收入5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00 万人次。农垦人以现代农业为依托,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和挖掘垦区万亩葡萄园、万亩枸杞园、万亩优质水果园、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万亩草场基地等特色种植资源,开发相关的农业观光、采摘、农事活动、农业科普知识、生态教育等旅游项目。精心规划,分期建设,重点做好贺兰山回族肉羊产业集团、贺兰山奶产业集团、南梁枸杞庄园、贺兰山绿色产业集团、渠口果汁加工等企业争创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申报工作,大手笔推进农垦旅游,让世界目光聚焦宁夏农垦旅游业。
  实现大旅游与农、工、商大产业的互相渗透融合,是加快发展农垦旅游业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周生信探索出的加快发展农垦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
  “依托一片山水,打造一个景区,带动一方经济,繁荣一个城镇, 富裕一方百姓”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也是周生信的使命和责任。
  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奋力开创农垦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是周生信执著的奋斗目标,也是他崇高的人生理想。
  周生信积极地步入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行列,积极争当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这是农垦的必然选择,也是周生信的选择。他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自觉地把优势看作活力,把差距看作潜力,把压力看作动力,以自信的姿态、勇于赶超的精神,自加压力、奋起直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大手笔、大气魄实施“产业集团化立垦、城乡一体化兴垦、旅游特色化促垦、农业现代化富垦、 新型工业化强垦”五大战略,并在实施龙头企业振兴工程、特色产业富民工程、特色旅游精品工程、场镇建设安居工程、湿地“四水”生态工程、对外开放引进工程、平安稳定和谐惠民工程、体制改变市场工程、党的建设工程上均有新的突破,力争把社会主义新农垦建设得更加瑰丽和美好。
  周生信的职务在变,工作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坚持学习的精神,思考问题的头脑,拥有智慧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他以 “大事不着急”的心态对待,从中可以透视出他所拥有的纯朴和憨厚、信念和虔诚、毅力和耐心,以及与生命的重量相守的坚强。我们从一棵树成熟的过程来看周生信的人生历程,那就是: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风吹雨打中,夏天到来时却是那样让人刮目相看。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健彷
责任者
周生信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