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吹绿黄土地 闽宁协作谱新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2483
颗粒名称: 海风吹绿黄土地 闽宁协作谱新篇
其他题名: 市委常委、海原县县委书记张存平谈闽宁协作11年
分类号: F126
摘要: 在闽宁互学互助扶贫协作第十一次联席会议召开之际,记者就厦门市对口帮扶海原县情况采访了市委常委、海原县委书记张存平。张存平说,自1996年东西对口协作开展以来,厦门市和同安区、湖里区历届党政领导始终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岀发,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真心实意地开展帮扶工作。
关键词: 扶贫协作 联席会议 经济社会发展

内容

在闽宁互学互助扶贫协作第十一次联席会议召开之际,记者就厦门市对口帮扶海原县情况采访了市委常委、海原县委书记张存平。
  张存平说,自1996年东西对口协作开展以来,厦门市和同安区、湖里区历届党政领导始终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岀发,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真心实意地开展帮扶工作。11年来,福建省特别是厦门市各级各界,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行动,从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给予海原大力扶持和无私援助,累计扶持资金3900多万元,组织实施项目140余项,为加快海原的扶贫开发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存平说,11年帮扶,促进了海原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帮助实施了种草养畜“富民工程”。筹集600多万元扶持种植紫花苜蓿10万亩,建成了年加工1万吨苜蓿草的鹭海草牧有限公司;扶持建设了 14个养殖示范村,养殖户户均年增收500元。帮助实施了特色种植“造血工程”。扶持西安镇农民种植小茴香1万亩,扶持关庄乡建成马铃薯基地,援建了西安镇小茴香市场、曹洼农贸市场。帮助实施了劳务输出“庄稼工程”。投入60万元, 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3万人,务工人员劳动技能有了较大提高。此外还设立了海原驻湖里劳务工作站,输送劳动力770多人,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下半年还计划投入闽宁资金 70万元,援建海原县职业培训中心,以解决对外输出农民工技能不足的问题。
  张存平说,11年帮扶,促进了海原的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大力实施了教育“希望工程”。投资940多万元,援建了厦门银城幼儿园、杨堡湖里希望小学等25所学校,组织70多名优秀教师到海原支教;累计救助失学儿童9526名,资助467名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走进各级各类高等学府深造;向部分中小学捐赠电脑等教学设备100多套,为海原县2003年实现普初目标、2006年实现普九奠定了基础。大力实施了卫生医疗事业 “减贫工程”。投资300多万元,援建了 25 所村级卫生室;新建了县医院医技大楼、中医院住院部大楼,并对李旺镇、兴仁镇等乡 (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大力实施了文化建设“火炬工程”。新建了贾塘乡前川村等19 所科技文化活动中心,投资290万元援建了海原县广播电视传播中心等基础设施,解决了16个乡(镇)1.2万户、6万多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全县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80%以上,县城有线电视节目增加到30套以上,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大力实施了计划生育“少生快富” 工程。先后投资88万元,帮助15个乡(镇) 280户计划生育示范户种草2800亩,建棚圈 280栋,养羊600只,救助贫困户100户,解决了 440户2380人的饮水困难。
  张存平说,11年帮扶,促进了海原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11年来,先后有7名厦门干部来海原挂职锻炼,海原也先后有6 名县级干部和15名科级干部到厦门任职学习。同时,两地还每年通过政府间互访、参加投资贸易洽谈会、选派优秀教师支教、医疗队义诊、输送劳动力和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人员交流。来自福建的挂职干部和教师、技术人员,主动放弃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来到“苦甲天下”的海原,无私奉献,在带来了新思想、 新理念的同时,也把他们的青春岁月、深情厚谊抛洒在贫困山区。特别是李栋梁、陈炳良、 江根云、陈锋列、龚建阳、钟伟东和黄伟清等7名挂职干部,挂职期间,能够克服气候、饮食、语言等差异,尽职尽责,一心扑在海原的扶贫开发事业上,他们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勤奋创业的奋斗精神,都受到了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树立了特区干部良好的形象。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