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警务筑平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2067
颗粒名称: 农村警务筑平安
其他题名: 中宁县舟塔乡派出所农村警务改革记事
分类号: D631.4
摘要: 今年,中宁县各派岀所主动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开展农村以“民警驻村、警治联勤、群防群治”为主要内容的警务制度,有效破解了辖区治安难题,群众纷纷称赞它为“民心工程、平安工程、和谐工程”,称派出所驻村民警为“农家警察”。所长拆床民警“下田”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舟塔乡派出所以此为契机,首先在该乡康滩村、上桥村和季节性流动人口密集的铁渠村设立了3个农村警务工作室。
关键词: 治安工作 治安管理

内容

今年,中宁县各派岀所主动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开展农村以“民警驻村、警治联勤、群防群治”为主要内容的警务制度,有效破解了辖区治安难题,群众纷纷称赞它为“民心工程、平安工程、和谐工程”,称派出所驻村民警为“农家警察”。
  所长拆床民警“下田”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舟塔乡派出所以此为契机,首先在该乡康滩村、上桥村和季节性流动人口密集的铁渠村设立了 3个农村警务工作室。为保证真正做到警力下沉,彻底消除驻村民警对派出所的依赖,所长杨斌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将所里的床全部拆掉,只留两张值班民警休息的床,让民警看到了所领导推动警力下沉的决心。
  同时,他们还推行以巡逻、巡访、巡查为基本内容的“三巡”勤务机制改革,要求民警每日8时在所内参加例会,然后全部下沉到自己的“责任田” “耕作”,16时到所内录入当天釆集的各类信息。经过一个月的运行,民警养成了习惯,将所有派出所要做的工作全部在警务室解决,并主动进行普法宣传、调解矛盾纠纷,农村警务室真正成为了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的“桥头堡”,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警民联动编织法网群众看公安,关键看治安。舟塔乡派出所推行的警治联勤工作制度,使驻村民警与村治保主任、村组干部、乡镇驻村干部联合办公,进一步壮大了农村治保会的队伍。该所还在全县创造性地建立了治安中心户制度,确定治安中心户长200余名,建立起了以派出所为龙头、治保会为桥梁、治安中心户为载体的新型农村治安防控体系,较好地解决了过去靠派出所单打独斗的局面。
  该所还积极与乡枸杞病害统防统治公司合作,对公司50余名司机进行了治安防范培训,利用他们工作时间长,工作区域大,接触群众广的特点,加强治安巡逻,发现可疑人员和线索,及时向派出所报告,使派出所做到了 “耳聪目明”。4月27日,司机黄某在孔滩村巡防时发现一行迹可疑人员翻入一村民家,立即向派出报告,该所岀警迅速将正在实施盗窃的王某抓获。
  完善的治安防控网络,使该乡治安持续稳定。今年上半年,该乡发生治安案件25 起,同比下降10.7%,发生刑事案件5起,同比下降16.7%,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调解先行和谐紧跟每年6月至10月,是舟塔乡枸杞采摘的旺季。据统计,此时来该乡的务工人员可达3万多人,而每年这个时期,因用工、劳务费引发的矛盾纠纷也占到该乡矛盾纠纷的50%以上,成为影响全乡治安的一大隐患。为此,舟塔派出所努力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成立了临时调解委员会,用群众的语言做群众工作,用亲情感化解矛盾,有效防止了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据了解, 今年上半年,该乡未发生一起因劳务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和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永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