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帮助这个离家出走的少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1455
颗粒名称: 谁来帮助这个离家出走的少年
分类号: C913.5
摘要: 一名13岁甘肃籍少年离家出走一个月,辗转于兰州、中卫城区,最后岀现在中宁县的一家小餐馆里。 父母离异,爷爷奶奶监管缺失成为孩子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 复杂的社会给这个孩子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宁县汽车站旁新开的一家餐馆内,记者看到这样一幕:一个看起来只有10多岁的少年,忙碌于厨房与餐厅之间,除端菜倒水、洗碗扫地外,有时还会用他那充满稚气的声音招呼前来吃饭的客人。
关键词: 青少年生活 社会问题

内容

一名13岁甘肃籍少年离家出走一个月,辗转于兰州、中卫城区,最后岀现在中宁县的一家小餐馆里。 父母离异,爷爷奶奶监管缺失成为孩子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 复杂的社会给这个孩子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宁县汽车站旁新开的一家餐馆内,记者看到这样一幕:一个看起来只有10多岁的少年,忙碌于厨房与餐厅之间,除端菜倒水、洗碗扫地外,有时还会用他那充满稚气的声音招呼前来吃饭的客人。 起初记者以为是这家餐馆业主的孩子为父母帮忙,但在与这家餐馆的业主聊天后才知道,原来这孩子是因为没有了吃饭钱才“投奔”到他们餐厅的。据这家餐厅的业主丁先生介绍,几天前,这个孩子和其他两个稍大点的孩子去他在中卫城区开的_家餐厅找活干,由于自己打算在中宁开一家餐厅,正好需要招聘服务员,所以便答应雇用他们3人当服务员,但途中,另外两个孩子无故离去,只剩下这个最小的。考虑到孩子年龄还不满14岁,他原本不打算用,但出于同情,才暂时收留了这个孩子。 据孩子介绍,他叫马小东(化名),今年13岁,家住甘肃临夏的一个贫困乡村里,父母都是农民。因为父母离婚后父亲去了内蒙古打工,所以自己一直和70多岁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两年前自己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就在一个月前,他偷偷拿了家里的20元钱坐车去了兰州,在花光了这些钱后,剩下的20多天里,他以捡卖瓶子为生。 说到这里,小东用稚嫩的声音自信地告诉记者:“我每天捡瓶子能赚8元钱,除吃饭花掉4元钱外,还能剩下4元呢。”当记者问,你在兰州每天都睡在哪里时?小东毫不在意地说,走到哪,就睡在哪。 随后记者又问,那你是怎么来到中宁县的呢?他说在兰州捡瓶子时认识了两个比他大点的孩子,一起呆了几天后便商量到中卫城区找活干,随后他们乘火车来到中卫市城区,之后又到了中宁县。 当记者问他每个月能挣多少钱,想不想回家,想不想再上学时,小家伙以一副大人的口吻说:“老板还没说给多少工钱,给的少了,我不干,我不想回家也不想上学! ”对他目前的处境,小家伙表示“满意”……由于怕别人误认为自己雇用童工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意,丁先生对记者说:“我当初收留他,也是想给他一口饭吃。”随即,丁先生又表示,他不打算再用这个孩子了,准备给他一些路费后,送他回家。 为了不让小东再次踏入社会,成为一个流浪儿,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中宁县民政局,该局局长贺学辉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民政局设有救助站,如果小东求助的话,他们也只能给他一些回家的路费,至于能不能让他继续回到学校读书,这办起来会很困难……一个本应该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却因为亲人的监管缺失和贫困而要去面对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该面对的现实, 小东的遭遇是不是还会继续下去呢?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永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