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高考改革:逐步推行各高校自主出题判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1172
颗粒名称:
高考改革:逐步推行各高校自主出题判卷
分类号:
G632.47
摘要:
目前,似乎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保留现有的考试机构,让这些机构依然担负组织高校入学考试的职责,但是考题由各个高校来出,考卷也由高校自己判。 每年的高考,都会成为全国一个时期的中心话题,从街谈巷议,到报纸电台电视台,褒贬不一。高考改革,早就议论纷纷,个别省区还进行了尝试,但是,迄今为止,成效甚微。都知道高考必须改,否则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无从谈起,但是到底怎么改,莫衷一是。
关键词:
高考改革
自主命题
内容
目前,似乎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保留现有的考试机构,让这些机构依然担负组织高校入学考试的职责,但是考题由各个高校来出,考卷也由高校自己判。
每年的高考,都会成为全国一个时期的中心话题,从街谈巷议,到报纸电台电视台,褒贬不一。高考改革,早就议论纷纷,个别省区还进行了尝试,但是,迄今为止,成效甚微。都知道高考必须改,否则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无从谈起,但是到底怎么改,莫衷一是。
显然,以今天的高等教育规模,恢复到新中国成立前各个高校、或者若干高校联合自行出题考试的路子上去,是不可能的。主要的障碍在技术上,以今天如此大的招生规模,各个学校自主招生考试,成本太大。上海复旦和交大进行的招生考试改革,虽然在方向上是对的,但方法上存在问题,这种各校自主、面试录取的考试形式,显然只能适用于上海本地的考生,对于上海以外的考生来说,基本上不可行。很难想象全国各地所有报考复旦和交大的考生全部涌到上海,考完之后再大批离去,而其中的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机会,对于路费都拿不出的一些农村考生,尤其不公平。
事实上,在高校招生问题上,留给我们施展拳脚的空间很小,我们既要确保高等学校的入学,有一个可信的程序,不至于后门开得比前门还大,从而确保老百姓对入学选拔有起码的信心,同时,我们又必须改革,不能让高考变成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这样的话,似乎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保留现有的考试机构,让这些机构依然担负组织高校入学考试的职责,但是考题由各个高校来出,考卷也由高校自己判。
可以这样来做:每年的考试依然统一组织,统一时间,但考期可以延长,比如一个月。现存的考试机构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统一将各个高校的考题,按学校的档次,分成若干等级,考试的时候,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自由选择参加哪几个学校的考试,可以纵向参加几个学校的考试,也可以横向参加几个同档次学校的考试。这样就基本上避免了一考定终身,一选志愿也定终身的弊端。这样改的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好处是,让高校有了自主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出题考试,选择自己想要的学生。如果学校喜欢数学好的,那么它可以在分数分配上,向数学倾斜,如果学校喜欢语文好的,也可以同样办理,学校喜欢应用文,可以出应用文来考,甚至学校可以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做手工或者装配机械作为考试科目。这样,社会上很多偏科,以及有特殊爱好和才能的学生,就有了受正规大学、 甚至是重点大学教育的机会。
当然,这种改革最大的好处在于,由于出题从内容到形式的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中学教学就可能跟不上了,当然也就不用跟了。这样就把中学乃至小学教学从应试的魔掌中解放出来,要想提高升学率,唯一的法门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是,素质教育才能真的提上日程。
这样改的唯一难题,是增加了高校的工作量,也增加了高校的诚信考验,高校要自己组织出题,组织判卷,还要保证公平公正。其实,这也不算什么难题,高校的老师,本职的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出题判卷,工作的应有之义,就是要保证公平公正。现在的考试作弊现象,本来就不是正常的,理应加以大力扭转。如果学校自己有困难,可以找社会机构来帮助监督,现在施之于考试出题判卷人员的措施,亦可以用在高校的出题判卷老师身上。
(据《新京报》张鸣/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