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大夫张敬明18年打造爱心航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0704
颗粒名称: 残疾大夫张敬明18年打造爱心航母
分类号: K825
摘要: 因为身体残疾,带给他许多不便和心理上的刺激,为自己,也为了更多的人不再受病痛的折磨,他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带着自己的梦想一路前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成为一位有名的心内科主治大夫。他就是市医院心内科大夫张敬明。1965年出生于城区滨河镇南关村的张敬明在一次高烧后,患上小儿麻痹症。
关键词: 人物传记:残疾大夫

内容

因为身体残疾,带给他许多不便和心理上的刺激,为自己,也为了更多的人不再受病痛的折磨,他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带着自己的梦想一路前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成为一位有名的心内科主治大夫。他就是市医院心内科大夫张敬明。
  1965年出生于城区滨河镇南关村的张敬明在一次高烧后,患上小儿麻痹症。所幸救治及时,病情大有好转,但最终还是落下了右腿残疾。经过刻苦努力,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的张敬明终于拿到了宁夏医学院医疗系的录取通知书,1989年毕业后到城区柔远镇卫生院参加了工作。
  受当时卫生院工作条件的限制,张敬明刚毕业时主要从事的是门诊和急诊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不仅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还因此在当年年底被任命为该院副院长。这一干就是3年 !在这期间,张敬明无论是在白天还是深夜,也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只要有人看病,张敬明从不推辞,一一对患者进行抢救。去患者家里时,因为右腿没有力气,他就用铁丝将右脚绑在自行车脚踏上,用左脚踏着自行车赶往患者家里。1992年年底,因工作需要,张敬明被调至市医院工作后,危重病人比较多,不管是刮风、下雨,休息、上班,还是清醒、睡觉,只要接到通知,他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患者身边。因为他明白,他所从事的工作必须分秒必争,患者有可能一眨眼的工夫死亡,容不得他犹豫。2005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张敬明在凌晨2点接到抢救通知以后,赶往医院看到,病人已经停止呼吸,心跳也逐渐趋于停止,张敬明经过简单的检査诊断,认为病人是大块肺梗塞,随即大胆地为病人实施了融拴治疗,保住了患者的生命。截至现在,张敬明凭着自己的勇气和高超的医术,抢救患者达到300多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并至今存活的8人, 没有出现过一例医疗差错事故。
  张敬明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行医技术。曾于1998年和2003年,先后两次前往北京武警医院学习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回到中卫以后,率先开展了 “心脏起搏器安装术”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我市医疗技术方面的多项空白。2005年,又大胆地提出了 “应用心电图引导定位进行紧急床旁心脏起搏术”,通过了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目前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急诊科、心内科、 综合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同时,他还在各种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医院个人特殊贡献奖一次、新技术新业务三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大为
责任者
肖延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