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有”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9507
颗粒名称: 以“五有”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升
分类号: D26
摘要: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三级联创”活动总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全局,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深化,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办事能力逐步增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得到进一步体现,党建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党的建设 党组织

内容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三级联创”活动总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全局,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深化,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办事能力逐步增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得到进一步体现,党建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实事求是地讲,我市的基层党建工作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部分村村干部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村干部难选;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村还是集体经济“空壳村”,有的甚至是“负债村”;三是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不够规范,部分活动室的立体化形象差,使用率低,有的活动室房屋陈旧,设施不全;四是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整体素质不高,一些农村党员文化程度低,致富本领不强,先锋作用发挥不好;五是社区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功能较弱,党建阵地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进一步发挥;六是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企业党建工作氛围不浓;有的非公企业还没有建立党组织,有的企业党组织班子不健全,党员活动不经常等。
  这些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因此,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认真解决好5个方面的问题,以“五有”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要着力解决好“有人管事”的问题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于抓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因此,各级党委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
  一是要加强镇(乡)村领导班子建设。 要强化对乡镇领导干部的平时考察和重点工作考核,加大部门与乡镇之间干部交流的力度,有计划地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发展意识强、工作业绩突出、熟悉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年轻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同时,要结合村组合并和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 等办法,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党员选拔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力量。同时,要积极推行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与村(居) 委会主任“一肩挑”、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模式,切实增强村(社区) 党组织班子的整体合力。
  二是要加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各级党组织要把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列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分层次、有计划地抓好村干部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农村工作的本领。同时,要把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培训、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干部进行以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现代管理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做好社区工作的本领。
  三是要强化村干部队伍的管理机制。 要逐步完善以农村基层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评议考核制、离任审计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使村级班子的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要按照“真正重视、真情关怀、 真心爱护”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组干部激励机制,研究制定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村干部无养老保险、工资待遇不高等问题。要注意倾听农村基层干部的心声,设身处地的体谅他们的难处,关心他们的健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顺利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要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和调整力度,使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都建立党组织,并能坚持正常开展活动,以此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要按照地域管辖范围和隶属关系,督促指导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指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或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尽快建立党组织。对于有条件建立党组织的,6 月底以前必须建立党组织;对条件不成熟的,由各主管部门党委、镇(乡)党委负责挑选一批熟悉企业党建工作、政策水平较高、实际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志,派驻到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帮助企业建立群团组织、发展党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二、 着力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群众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善、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以及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归根结底要靠集体经济发展作后盾。 所以,一定要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一是要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要深入开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采取股份合作、自营、联营、发包等多种形式,积极兴办各种经营实体,多渠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拉长产业链,走“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的发展路子,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服务公司,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要盘活现有资产,减少闲置资产,扩大资产收益,实现滚动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引领党员群众建设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并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村经济总量。
  二是要切实减轻村级支出的负担。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民主监督,健全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防止资产流失,防止新增集体债务;要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尽量减少管理人员,减少集体开支费用;要积极做好村级债权清理工作,妥善化解村级债务,确保村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要围绕社区服务开展社区创收。 要紧紧围绕服务居民这一重点,充分发挥社区自身优势,千方百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增加社区收入。要围绕医疗卫生服务创收,依托医疗、医药机构,联合创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医疗门诊所,开展诊疗救护、送医送药、健康咨询等医疗保健服务创造收入;要围绕便民服务项目创收,通过建立和创办社区家政、中介服务中心等,开展通讯、报刊、物业、水电业务代办、代收代缴费用等各种公益有偿服务实现创收;要围绕教育服务创收,积极探索建立中老年学校、家长培训学校以及开办托老所、托幼所、托辅班等实现创收。
  三、 着力解决好“有章理事”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下发的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市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意见》等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以大规模教育培训农村党员为切入点,抓好《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以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和全面推行党员服务群众公开承诺制度为切入点,抓好《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以健全和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 进一步规范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为切入点,抓好《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形成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新机制;以建立党委(党组)书记定期就基层党建工作向上级党委述职制度和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等为切入点,抓好《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的贯彻落实。
  二是要健全、完善、落实党建工作各项制度。要在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工作目标管理、 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流动党员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务(村务、居务、厂务、财务) 公开等党建工作各项制度,并切实抓好制度落实,促进基层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从而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要探索建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党员管理的有效方式,引导和促使广大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在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双争双创”活动,引导农村党员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争当园区建设的先锋和科技示范的模范;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建农业产业化党建工作示范区,农村党员创建农业产业化党建工作示范户,带动广大群众积极进园区、建大棚, 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继续抓好城乡党支部“手拉手”、“党内互助工程”、党员 “评星定格”、“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党员公开承诺服务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 着力解决好党员“有处活动”的问题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城乡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各县 (区)、城区各镇(乡)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3月12日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六个统一”的要求, 在4月24日前完成2006年新建的5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后续建设工作,在9 月底前完成2007年新建3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全部建设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自治区分配给我市8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任务。同时,要按照“六有” 标准,切实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套建设,翻新、粉刷陈旧的党员活动室房屋主体,购置、更新配套设施,使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达到规范化标准。
  要抓好社区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各县、城区各镇(乡)、各社区党组织要按照“面积实用、标识统一、设施齐全、制度健全、功能完善”的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釆取结对共建、部门帮扶等措施,深入开展街道社区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活使每个社区都配备“两机” (电话机、微机)、建立“两室”(党员活动室、阅览室)、“两栏”(党建栏、居务公开栏)和“一场所”(居民休闲健身场所),使社区居委会干部“有处办公”,使党员、居民“有处活动”。
  五、着力解决好“有人接班”的问题,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上求得新进展农村基层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和骨干力量,选拔培养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是一项带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目前,我市个别村干部队伍老化、后备干部培养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各级党组织必须打破这种思想,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培育新人,切实解决“有人接班”的问题。首先要从现任村“两委”班子中着手,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事业心较强、廉洁自律意识较好、 秉公办事、能够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的村干部列为培养对象,通过培养教育,使其担当村支部书记的重任。其次要打破地域界限,放宽选人视野,从 知识青年、复员军人、青年致富能手中选苗子,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 加速他们的成才,保证每个村都有3名以上后备干部,每个村支部班子中有1名35 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再次要坚持把发展党员工作和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源头”上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要切实做好在生产、工作、科研一线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做好在青年、少数民族、 妇女中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做好在流动人员、“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保证每个村每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使基层党组织永葆青春和活力。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万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