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国学快餐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9356
颗粒名称: 我们需要国学快餐吗
分类号: I06
摘要: 最近,《论语》、《庄子》等国学经典的大众化讲解,被许多人视为“快餐化”的庸俗误读。笔者以为,国学“快餐化”是将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最大限度地通俗化、人性化和大众化,是时代必然。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
关键词: 古典文学 通俗文学

内容

最近,《论语》、《庄子》等国学经典的大众化讲解,被许多人视为“快餐化”的庸俗误读。笔者以为,国学“快餐化”是将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最大限度地通俗化、人性化和大众化,是时代必然。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人们对于文化的消费往往是通过电视、网络和畅销书籍这类大众文化载体来实现的。这决定了国学经典如果要传播到民间的意识形态之中,必须要经过适合民间口味的“快餐化”改造。就像网友们所说,国学经典是不好消化的豆粒, “国学快餐”则是容易吸收的美味豆腐。“国学快餐”改变了国学经典尘封于图书馆和寄生于学术的高高在上,打破了文化界独品的学术特权,打通了人人共享国学文化的渠道,使普通百姓和学术界拥有国学经典同等话语权。 “国学快餐”作为传统国学的“现代文化创造”,说不定将来也会成为经典。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美国历史学家房龙将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经》,改造为通俗化的 《圣经故事》,成就其“文化史权威”;英国散文家兰姆姐弟将莎士比亚深奥的戏剧作品,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风行全球,原汁原味的莎翁戏剧反而少人问津;《苏菲的世界》则是以侦探小说的模式和语言,解析哲学史上最牛的哲学家们的思想,从而成为20世纪100部经典之一……相较于西方国家文化人士对经典名著的通俗化再造,中国国学“快餐化”的大众改造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全球化时代的快节奏下,现代化的关键词是“通俗”:,任何经典要想在现代社会发挥影响力,也都要经历 “通俗化”的改造。 (据《经济观察报》张敬伟/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敬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