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地方师范院校也该早日免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9175
颗粒名称:
地方师范院校也该早日免费
分类号:
G467
摘要:
把钱用在师范免费教育上,对从整体上扭转中国大学收费过高的不良趋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宣布,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将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好评。 其实,师范生免费读书不是新发明, 而是过去的老传统。
关键词:
教育财政
收费制度
内容
把钱用在师范免费教育上,对从整体上扭转中国大学收费过高的不良趋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宣布,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将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好评。 其实,师范生免费读书不是新发明, 而是过去的老传统。我和高增德先生合编过一套《世纪学人自述》,其中多位20世纪的学界鸿儒都谈到自己出身贫寒之家, 温饱尚不得,哪有钱进大学?于是考进师范院校,终成正果。过去,人们把师范大学戏称为“吃饭大学”。学生一进师范院校, 食宿学费都由公费包下来。从北洋时期,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都是这样。这体现着一种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和职业导向。 我1978年上的大学,当时综合院校80%的学生享受助学金,师范院校100%的学生享受助学金,虽然每月只有19.5元,但因为不收学费和住宿费,伙食费只需15元,所以贫苦的学生不但能够自给,一年还能省出几元钱孝敬父母。 但在十年前,这个沿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好传统中断了。穷孩子考进师范院校,也不能解决后顾之忧,实在令人遗憾。 有一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你上得起就上,上不起就别上。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十三条丙款规定: “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以一切适当方法,普遍设立,对一切人平等开放、特别要逐步做到免费。”我国已经加入了这个公约,当然有履行的义务,起码不应当与公约规定反其道而行之。 这几年,大学学费增长过快,远远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一般老百姓的承受力。教育本来具有缩小社会差别,促进社会不同阶层互相流动的功能。现在的收费水平,已经让穷人对大学望而生畏。高等教育不能缩小社会差别, 反而扩大贫富的鸿沟,值得警惕。对那些出身贫困,但天资甚好的孩子,家长的心情真是一言难尽。
国家一直加强助学贷款的力度,其实,学校和银行都很为难,学生也为难。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了问题。就是找上了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工资也不高。要租房,要吃饭,所剩无几。他有多大的还款能力?虽然许多高校在发给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上说,绝不让每一个学生因贫困而放弃入学的机会。这固然让人安慰,但只是事后补救,总是不如事前安排一条制度通道更好。军校是管饭的,但军校对学生有特殊要求,招生数量也有限,所以没有普遍性。解决这个问题,光靠民间慈善行为是不够的,政府有义务采取财政措施,为贫困青年拓宽接受高等教育的绿色通道。 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据测算,拿出1个亿,就能解决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问题。如果几十所地方师范院校都恢复免费传统,财政投入十几亿就可以办到。把钱用在这个地方,对从整体上扭转中国大学收费过高的不良趋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据《东方早报》丁东/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丁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