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有自己,方有美丽人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9119
颗粒名称:
有自己,方有美丽人生
分类号:
I277
摘要:
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起不同寻常的人间悲剧,一个被海水与泪水浸泡的追星梦。兰州一对父母,为了满足女儿杨丽娟 13年来对娱乐明星刘德华的不舍追逐, 已经倾家荡产,更令人不解的是,身为父亲的杨勤冀甚至宁愿卖肾为女儿追星筹款。可怜这一家人,最近历经千辛万苦赶到了香港,圆了女儿和刘德华相聚并且合影的心愿,谁曾料最后却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关键词:
民间文学
三口之家
内容
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起不同寻常的人间悲剧,一个被海水与泪水浸泡的追星梦。
兰州一对父母,为了满足女儿杨丽娟 13年来对娱乐明星刘德华的不舍追逐, 已经倾家荡产,更令人不解的是,身为父亲的杨勤冀甚至宁愿卖肾为女儿追星筹款。可怜这一家人,最近历经千辛万苦赶到了香港,圆了女儿和刘德华相聚并且合影的心愿,谁曾料最后却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本月26日,由于女儿与刘德华私谈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杨父不堪重负,跳海身亡。
爱慕之心,人皆有之。和许多人一样, 杨丽娟追星本无可厚非。每个时代都生产 “偶像”,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此一时代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不同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偶像”是一种实用之美, 它们或被用来激励困苦者前行、自我解放, 或是成为平凡生活中的点缀与文化消费品,而杨丽娟则将“偶像”当成自己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她不上学,不工作, 明星成了她的全部。
有人将这起“娱乐事端”理解为“娱乐至死”时代的“文化危机”和“信仰危机”。在此,我们更愿意将此悲剧理解为“本体危机”。显然,人本主义的内涵,是要每个人都因为拥有自己而拥有人生。
父母之爱不是无条件地满足或纵容儿女的一切愿望与要求。也许,社会大环境的确需要检讨,但就走向极端的个体而言,对于一个有着正常文化的家庭来说,儿女应该是父母人生的升华者,而不是其人生的“掘墓人”。然而,我们不幸地看到,杨父在对女儿的溺爱中放逐了自己的一生。
可怜天下父母心,也可怜被父母惯坏了的孩子。因为要求“私下聊聊”未果,杨父一怒之下投海自尽,并在遗书中痛骂刘德华“你以为你是谁……你很自私……”声称要“以死抗议”,要求“刘德华还要见我们孩子,不然死不冥(瞑)目 ……”杨父绝笔信上的“憎恨”,或许是另一个版本的“看杀卫玠”,难免让人心生哀叹。
与此同时,绝笔信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杨女何以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追逐她的偶像明星刘德华。杨家因为女儿追星而 “家破人亡”,其原因之一,也许是父母对女儿有求必应并因此导致了身为父母者在精神上的破产。
偶像应该用于生活,而不能高于生活, 更不是用来崇拜的。正如人们不能因为对美的追求而否认人的意义本身。对于杨家父女来说,真正的悲剧在于他们的命运并非决定于自己对其人生的求取,而是决定于他者的生活。
同在蓝天下,爱人者自爱。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实体,都应该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命运的主宰。杨父的投海而死以及杨女在关注明星生活上的无谓执著,莫不说明这样一个简单道理——一个连自己都不曾拥有的人,怎会拥有美丽人生?据《新京报》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