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删除『民宅禁商』尊重了私权自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8940
颗粒名称:
删除『民宅禁商』尊重了私权自由
分类号:
F301.1
摘要:
在反复征求各界意见后,北京市再次修改即将交付人大审议的地方法规草案《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此前引起坊间广泛关注和非议的“民宅禁商”规定终被删除。这不仅是北京市地方立法过程中尊重民意的表现,更是立法主导者破除陈旧保守思维逻辑,充分尊重私有财产权利的表现。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民宅禁商
所有权
内容
在反复征求各界意见后, 北京市再次修改即将交付人大审议的地方法规草案《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此前引起坊间广泛关注和非议的“民宅禁商”规定终被删除。这不仅是北京市地方立法过程中尊重民意的表现,更是立法主导者破除陈旧保守思维逻辑,充分尊重私有财产权利的表现。
据报道,北京市之所以最终不将“民宅禁商”纳入法规禁止之列,源于刚通过的《物权法》上并没有绝对禁止“民宅禁商”,而此举是为了避免和上位法冲突。应该说,《物权法》中灵活处理民用住宅用途的做法, 也是国家立法机关尊重公民私有财产权利的结果。
根据我国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的规定,房屋的所有权是公民基本财产权利的重要内容,国家尊重和保护包括这一权利在内的各种合法的私有财产。这种尊重和保护,首先就应当表现在对所有权的完全保护。 、所有权是个既通俗又很专业的概念,从法律的角度看,它是指一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对属于自己所有物的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一个人只有在这四种权能都具备时,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所有权。在这四项权能中,占有是所有权的基础和表现形式,使用和收益是实质内容,处分权是根本标志。
作为公民对房屋的所有权而言,同样必须满足上述四项权能, 才能称得上完整的所有权。但根据当前很多地方的政策法规,公民的住宅所有权实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使用权的限制——“民宅禁商”。
规定“民宅禁商”的理由或许有很多,比如怕影响邻居的生活,怕危害居住环境,怕带来安全隐患等。但这种理由并不能成为普遍性实施“民宅禁商”的前提,因为根据权利处分自由和尊重他人权利的两个基本原则,民宅经商只要排除了上述隐患和可能性,并且得到邻居的同意,就应当是可以进行的。换句话说,民宅是否可以经商,不能由国家通过立法一刀切地禁止,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由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自由决定。
正是基于上述理由,《物权法》并未就民宅经商问题统一规定,而是在其第77条中规定, “业主将住宅改变为餐饮、娱乐等商业用房的, 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全体业主同意”。
这样一来,《物权法》规定的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实施,如何让全体业主同意这个程序,并让其得以落实,就是政府管理者所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了。毕竟,公共管理就是要为私权的合法处置,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以及具体的执行环境和相关服务。
一些地方之所以习惯于限制民宅的用途, 是因为习惯了“管治”的思维,喜欢在这种思维下包揽一切,既管公共事务,又干涉私人权利。 在有些地方发生的执法人员乱闯民宅、政府滥设行政许可、插手经济纠纷等现象,就是这种保守思维的结果。
回到民宅经商的问题上看,管理者是否承认民宅所有权人在使用时的自由,不仅涉及房屋所有权的完整性问题,更涉及对公民私有财产权利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将直接影响我国法治进程中公权和私权界限的分野。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只有当包括财产权在内的私权自由得到充分尊重,法治才可能成为现实。 (据《新京报》)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