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公积金制度覆盖农民工要因地制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8702
颗粒名称:
公积金制度覆盖农民工要因地制宜
分类号:
F293.31
摘要:
建设部近日表示,要使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包括在城市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就业群体。让各类群体享有社会保障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环节。住房公积金制度对解决中等收入城镇职工的住房问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向农民工推广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但也有人质疑其可操作性。住房公积金制度如果要覆盖农民工,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以农民工的需要为出发点,设计合理的操作办法。
关键词:
住房基金
公积金
内容
建设部近日表示,要使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包括在城市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就业群体。让各类群体享有社会保障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环节。住房公积金制度对解决中等收入城镇职工的住房问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向农民工推广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但也有人质疑其可操作性。住房公积金制度如果要覆盖农民工,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以农民工的需要为出发点,设计合理的操作办法。
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农民工,是同工同酬的权利。农民工的职业不是农民,而是产业工人,也应该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住房保障等福利。住房公积金一部分是职工自己缴纳的储蓄,一部分是雇佣单位缴纳的强制性补贴, 如果同等工作实行同等报酬,农民工应该享受住房公积金制度。
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要考虑用途。这类群体的住房归宿无非是三种, 一是回户籍所在农村,在农村宅基地上建房,二是在大城市打工,在原户籍所在县城购买或租赁住房,三是在所在务工城镇购买或租赁住房。
设计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需要对三种情况通盘考虑。回农村宅基地建房如果能够享受公积金贷款,就需要有宅基地产权的抵押制度;回原户籍县城购买或租赁住房,就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账户,满足这两种情况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定居在所在务工城镇的比例是最少的,在城市有固定工作只是一个非常模糊的限定,并不能依靠打工的年份把三种情况区分开。而只让一类群体享有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其他群体就不公平。进城务工初期,农民工并没.有把握决定今后的归宿,是否自愿缴纳住房公积金,需要看自己今后是否能用。所以,让农民工享受住房公积金制度,就需要提供必要的条件,拓宽公积金制度的使用途径。
住房公积金制度只是住房制度的一个小方面,要让农民工享受城镇职工的所有权利和福利,根本在于户籍制度改革。一些城市曾实行蓝印户口制度,让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口成为有户籍的本市居民。但蓝印户口制度加大了房地产需求,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发展过快不得不暂停。中国尤其是大城市目前还很难完全取消户籍,只可能采取渐进式的城市化。在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后,一些大城市可以考虑恢复蓝印户口制度。
合理的住房制度有利于加快城市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问题,但也要考虑避免消费过高使农民住不起,避免“贫民窟” 出现。社会保障是城市化的门槛,住房保障制度是必须考虑的配套机制。
(据《信息时报》)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