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消费成为“满汉全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8420
颗粒名称: 让文化消费成为“满汉全席”
分类号: C913.3
摘要: 2月27日,中国社科院2007年《文化蓝皮书》发布,蓝皮书认为,在经济高速路上飞驰的中国,文化消费总量过低;去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约为4600 多亿元,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差距至少在1.5万亿元以上,文化需求满足度不及四分之一。文化消费总量水平过低。
关键词: 文化消费 消费文化

内容

2月27日,中国社科院2007年《文化蓝皮书》发布,蓝皮书认为,在经济高速路上飞驰的中国,文化消费总量过低;去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约为4600 多亿元,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差距至少在1.5万亿元以上,文化需求满足度不及四分之一。
  文化消费总量水平过低,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而且间接影响人们的自身素质。可以设想:一个地方如果仅仅是饭店人满为患,而书店剧院老是空空荡荡, 那么,被嘲笑“没文化”是再正常不过了。
  大国经济,内需为本,要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重要的通道是扩大文化消费的需求。文化消费的新路径其实是很多的,比如杭州的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00万,领先于全国,初步形成了数字电视产业链。今天在杭州如果谁还没用上最强型的可点播数字电视,没有见识那丰富且更有分量的文化内容,确实是落后了----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如果你吃喝玩乐一掷千金,却不愿在现代文化产品上多掏那么一点钱,这是让人遗憾的。再比如,我国已迎来互联网的宽带时代, 宽带上网网民达77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近2/3,这是巨大的文化消费力量。
  文化消费的兴盛,一方面是消费者个人需要有意识地增加投入,而且这种投入有潜在的巨大回报,不像吃过一顿“满汉全席”第二天肚子里就空空的了 ;另一方面是政府需要完善文化的制度供给,让文化本身变成秀色可餐的“满汉全席”。北京市不久前首批认定了 10个文化创意园区,包括曾准备拆除的“798艺术区”,这受到了文化人的称赞文化创意”的核心,当然是艺术家个人的创意、文化人的技巧和才华的表达,他们只有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才能让“创意”丰富起来。政府对“文化创意” 赞成、支持乃至大力扶植,体现了文化观念的巨大进步。
  遗憾的是,许多地方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比如,公益性文化产品的投入、保障和供给,本是政府的责任,但在一些地方这却是个“空白点”;而有的地方则热衷于制造一些能“彰显政绩”的“文化大戏”,获奖了就束之高阁了,无法形成文化生产力。从文化消费者来说,确实需要构建良好的“消费伦理”, 做一个负责任的消费者,比如不买盗版碟; 而让文化繁荣起来、变成“满汉全席”,更重要的是政府构建良好的“制度伦理”。当文化产品真正成为秀色可餐的“满汉全席”,消费者自然会趋之若鹜、“产销两旺”。那样,扩大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需求满足度,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据《中华工商时报》徐迅雷/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徐迅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