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文化的功利贩卖让『孔子很生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8249
颗粒名称:
文化的功利贩卖让『孔子很生气』
分类号:
G122
摘要:
3月3日,《于丹〈庄子〉心得》的签售活动长达10个小时,异常火爆,于丹为读者签售了 15060册图书,而一位打着“孔子很生气”旗号的抗议者一度抢了主角于丹的风头。 继易中天教授“品三国”之后,于丹又通过央视传媒平台为大众献上了一盘“论语经典解读大餐”。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商业利益
内容
3月3日,《于丹〈庄子〉心得》的签售活动长达10个小时,异常火爆,于丹为读者签售了 15060册图书,而一位打着“孔子很生气”旗号的抗议者一度抢了主角于丹的风头。 继易中天教授“品三国”之后,于丹又通过央视传媒平台为大众献上了一盘“论语经典解读大餐”。历史的玄机,文化的神韵,借助学者的个体才识,演绎得如火如荼,让世人一时为之震撼和倾倒。 然而,在“传媒平台+文化解读+学者个性”这种文化传播模式所引发的喧嚣声中,我们难以回避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 商业的气氛太浓了,文化炒作的功利色彩远甚于文化的原有魅力。 一次次“文化大餐”捧红了一个个学者,他们正在商业的推波助澜中走上相同的人生道路:个性解读— 签名售书—四处讲学。出版商、传媒商以及学者本人不但得了名气,也有大把钞票入账。而与之相比,文化的传承呢?在一段时间的文化冲击与文化激情之后, 似乎没有多少人真正吸纳到文化的精神;我们很容易发现,“易中天”们的名字比文化元素更深入人心。 毋庸讳言,收视率的居高不下、签名售书现场的火爆,更像是一种虚假繁荣, 观众中看热闹的远多于热爱文化的,买书的人看重的是文化名人的签名而不是文化的固有内涵。据报道,多数人都是冲着于丹的名气来的,很多人均表示购书签名是为了送给别人,“送带签名的书不贵, 又很时尚,显得有品位。”由此不难想见, 在市场广告营销、名人效应、功利目的等多重阴影下的文化传播,到底能走多远。 怀着这种担忧,有人打着“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的旗号进行抗议。对此,于丹教授不以为然,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观点”,但在我看来,抗议者“抗议”的其实并不是“于丹的个性文化阐述”,而是文化的快餐式商业推销。正如有网友所言,假如孔子、庄子在天有灵,他会宽容后人对其思想的“时尚理解”,但肯定会为这种功利贩卖而感到“很生气”、“很着急”。
(据《文汇报》陈一舟/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一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