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谜知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8128
颗粒名称: 元宵灯谜知识
分类号: K892.1
摘要: 灯谜的结构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它好比几何学中的“假设”。 而“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务”,是答案所属的范围,它就好比几何学中的“求证”。
关键词: 风俗习惯 元宵节

内容

灯谜的结构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
  “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它好比几何学中的“假设”。 而“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务”,是答案所属的范围,它就好比几何学中的“求证”。
  “谜底”就是答案了。它就像几何学中证明的结果。 举个例子说吧“书山有路勤为径”(猜学科的名称)答案是“应用力学”。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就是谜面; “学科名”就是谜目;“应用力学”就是谜底。再比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一个科技术语)答案是“最新成果” o其中“花褪残红青杏是谜面“科技术语”是限定的谜目,而“最新成果”则是此谜的“谜底” 了。 灯谜之萌芽篇:春秋战国时代的的隐语和庾词,是灯谜的萌芽。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日益丰富,有时人们因为种种原因,有些话不便直说,就产生了一种借代词语,这就是隐语。 灯谜之雏形篇:西汉时,隐语和谜已成为宫廷娱乐品。到了东汉,隐语已发展为一种雏形的文义字谜,它通过中国汉字结构的特点,一个字可拆成几个字。在这离与合、增与减的变化中其音、形、义皆发生变化,字谜就在这种变化中产生。但这一时期的字谜都比较粗糙。字谜的成熟阶段是在三国时期,已不再是机械呆板的拆字,而是运用会意的手法隐字了,出现了公认的最早的文义谜。 灯谜之发展篇:“谜”到了南北朝,已成为非常时髦的玩意儿了,民间、宫廷随处可见。这时还出现了研究谜语的著作《文心雕龙•谐隐》。至隋、唐结束谜已更加兴盛了,出现了一些猜谜专家。 宋代,猜谜的风气非常盛行。王安石、苏东坡、秦少游等著名的文学家都有谜作散见于《全宋词》、 《夷坚志》、《苕溪渔隐丛话》等诗词著作中。并且还出现了后来灯谜所习用的“别解”,谜作已接近成熟。“灯谜”的叫法就出现在宋代。 北宋时,猜谜成为专门的技艺。谜的种类大大丰富了,杭州还成立了谜社组织。此时,灯谜真正走向了广大市民,元宵佳节的灯谜活动大大丰富了市民的娱乐生活。 灯谜之普及篇:明清两代,灯谜活动的举行更加频繁,规模也不断扩大。不仅在元宵节,中秋、七夕(七月初七)也经常举行灯谜活动。更重要的是,明末扬州马苍山首创了 “广陵十八个”(广陵是扬州的古称), 卷帘、徐妃、粉底、虾须等绝大多数谜格都沿用至今。 谜格的创立,标志着灯谜发展到成熟阶段。小说《红楼梦》、《镜花缘》等,都有猜灯谜的情节。灯谜经过这些文学作品的渲染和传播,更加普及于民众。 从清代到解放前,出现了不少灯谜名家,毛际克、 俞曲园、孙玉声、张起南等,都是当年谜坛的风云人物,都有研究灯谜的专著问世。 解放后,在“百花齐放”方针的指导下,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游艺又获新生,群众性的猜谜活动蓬勃开展。各地的文化馆、俱乐部都成立了灯谜组织,不少地区还成立了灯谜爱好者协会,灯谜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创新,灯谜真正成为扎根于群众的艳丽花朵。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柳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