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惠泽千万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7530
颗粒名称: 海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惠泽千万家
分类号: G223
摘要: 1月26日, 海原县西安镇付套村村民张成林和记者交谈中高兴地说:“以前只能收上中央1台和宁夏台,还不是很清晰,现在能免费看上 8套电视节目,这对我们农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近年来,海原县坚持“社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的服务宗旨,因地制宜, 真抓实干,精心打造广播电视“村村通”民心工程。2005年以来,先后投资800万余元用于“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截至目前, 海原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85.5%。海原县地处南部山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信息闭塞,该县农村群众一直存在看电视难的问题。在一些偏远的乡(镇),群众只能收看中央1台,甚至有些地方一个台也收不到,买上电视只能当摆设。
关键词: 广播电视 电视事业

内容

本报讯(记者彭红兵)1月26 0, 海原县西安镇付套村村民张成林和记者交谈中高兴地说:“以前只能收上中央1台和宁夏台,还不是很清晰,现在能免费看上 8套电视节目,这对我们农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近年来,海原县坚持“社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的服务宗旨,因地制宜, 真抓实干,精心打造广播电视“村村通”民心工程。2005年以来,先后投资800万余元用于“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截至目前, 海原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85.5%。
  海原县地处南部山区,地理位置偏僻, 交通、信息闭塞,该县农村群众一直存在看电视难的问题。在一些偏远的乡(镇),群众只能收看中央1台,甚至有些地方一个台也收不到,买上电视只能当摆设。为此, 海原县委、县政府多次召集县广电等有关部门研究具体解决办法。从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积、提高覆盖率抓起,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村组为辐射点,广播和电视、有线与无线交叉覆盖的广播电视系统网络。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海原县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海原县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中心,各乡(镇)成立了公共服务分中心。
  海原县土地面积大、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带来了困难。2005年,海原县马万山多路微波主站数字化改造和西华山多路微波转发站兴建工程正式启动,海原县广电等部门面对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因地因时分解工程流程,克服种种困难,如期完成了马万山微波数字改造和西华山转发站的全面建设,解决了 20多个村8万人的看电视难问题。并在偏远山村50户以上盲点村建设了 73座小型无线发射站,解决了 16个乡(镇)、58个乡(镇)村的5.8万人看电视难问题。
  在建设马万山微波数字改造和西华山转发站的同时,对1999年建成的26个返盲无线发射站全部进行核查,并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修复方案,使26个村的1.3 万群众重新看到了清晰的电视节目。目前, 海原县的群众能免费收看到8套电视节目。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彭红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