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稳定谋发展促和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7300
颗粒名称: 保稳定谋发展促和谐
其他题名: 蒿川乡2006年亮点工作扫描
分类号: F303.3
摘要: 2006年,蒿川乡按照“走出去、促增收、保稳定、谋发展”的总体思路,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狠抓劳务输出、计划生育工作,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劳务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 “铁杆庄稼”2006年6月的蒿川乡,火辣辣的阳光照射着黄土地,似乎要着火,虽然是夏季, 可放眼望去,这里看不到夏的气息。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劳务输出

内容

2006年,蒿川乡按照“走出去、促增收、保稳定、谋发展”的总体思路,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狠抓劳务输出、计划生育工作,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劳务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 “铁杆庄稼”2006年6月的蒿川乡,火辣辣的阳光照射着黄土地,似乎要着火,虽然是夏季, 可放眼望去,这里看不到夏的气息,到处是一片萧条的景象。山里的村庄,看不见庄稼的生机,也听不到鸡犬的声音,一片寂静与萧条。该乡劳务站的工作人员顶着狠毒的烈日,走进了罗全村村民田兴荣家,鼓励他再带领村民外出务工。
  缺水让蒿川乡蒿川村村民金玉枚尝尽了辛酸,她从水窖里打出半桶浑浊不清的水,边给上小学的儿子做饭边对笔者说:“1方水拉到家里要花费近50元钱,倒在窖里省着用,可干渴的水窖也要吸去一部分,几乎是'人吃一半,窖吃一半’,地旱得没办法种, '掌柜的'只好出去打工。”近年来,持续的旱情一直在海原县中北部蔓延,致使蒿川乡的农业产值低下,主要靠劳务输出创收。
  面对十年九旱的乡情和大面积退耕还林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的现状,蒿川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把劳务输出定为农民避灾增收的“一号工程”,定为农民转变观念、开阔眼界的“亮点工程”,通过认真落实“政府大力推、能人积极带、社会竭力促、干部尽力帮、群众全力干”等措施,开展技能培训583人,发证251本,完成引导性培训 1099人、输前培训3257人。截至2006年 12月初,全乡组织稳定劳务输出人员4888 人,完成任务的204%,创收1082万元,完成任务的140%。劳务输出工作多次得到区市县领导的肯定,2006年此项工作考核名列全县前列。
  加强基础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为了加快全乡经济发展,解决种植业结构单一、收益低的问题,蒿川乡积极抢抓我市大力发展硒砂瓜产业的机遇,2006年积极争取压砂地建设项目, 按照“强领导、硬措施,强队伍、硬落实”的工作原则,以不怕受气、不怕挨骂、不怕受冻、不怕困难、不怕压力、不怕风险、不怕责任的工作信心和决心, 保证了压砂地建设进度和压砂质量。 经过40天的苦干实干,完成6013亩川台地、缓坡地压砂地建设,完成任务的100.2% 。蒿川乡在2006年的压砂地建设中被我市评为“压砂地建设先进集体”。
  同时,拓宽整修村道,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多方筹措资金,组织群众整修养护村道5条30公里,新修村道1条5 公里。兴修水利设施、控制水土流失。积极配合协调水务部门投资400多万元新建淤地坝19条。
  狠抓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了确保“一无“乡镇目标如期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2006年,蒿川乡计划生育工作始终坚持以纯女户结扎为突破口,以加大少生快富项目实施为主攻方向,以抓间隔生育为工作重心,通过实施政策宣传、项目带动、资金捆绑、优质服务等措施,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2006年计划生育率、及时率分别达到75%和90%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全年全乡无超生, 2006年全乡计划生育工作考核名列全县第三。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志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