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加强依法治市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7097
颗粒名称: 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加强依法治市工作
其他题名: 六谈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
分类号: D261
摘要: 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理论和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市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市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依法治市工作,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关键词: 依法执政 思想建设

内容

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理论和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市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市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依法治市工作,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加强依法治市工作, 就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执政,促进依法治市工作,就要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加强依法治市工作, 就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执政的日常体现和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党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主要是通过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来实现的。 我市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党政不分、政府包揽一切的理政模式仍部分存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个别领导干部还会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局面。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有限型、服务型、责任型法治政府。 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加强依法治市工作,就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机关是我们党通过司法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核心力量,在促进和保障依法执政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司法机关主要发挥惩罚犯罪、调处纠纷、保障人权、实现正义、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重要职能作用。司法监督机制是否完善以及司法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司法裁决争端、矫正社会关系偏差功能的行使,影响依法执政的落实程度和保障机制的运行。当前我市司法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司法职能的有效发挥,妨碍了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 也不利于党的依法执政在司法工作上充分体现,不利于依法治市工作的推进。 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以实现公平和正义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通过加强和改进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建立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加强依法治市工作,就要依法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当前我市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信访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微观层面隐藏着不少不稳定因素,依法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显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可以说,能否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搞好公共服务,是衡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依法执政,切实提高推进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的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善于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调处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善于把社会管理与经济管理、城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对社会的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