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批评《品三国》站不住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7005
颗粒名称: 这样批评《品三国》站不住脚
分类号: J905
摘要: 在学界对易中天的批评中,发表于 《文汇读书周报》的《我为什么要批评〈品三国〉》一文的影响较大,虽言辞不及网上文章激烈,却同样充满着“激情”。遗憾的是,文章对易的批评既不符史实、也有失公道。文章认为,易中天“过多解释权术,较少关注历史本身”、“过多讲故事,较少阐释人文理念”、“以《三国演义》为假想敌, 用历史来要求文学”。
关键词: 《品三国》 社会评价

内容

在学界对易中天的批评中,发表于 《文汇读书周报》的《我为什么要批评〈品三国〉》一文的影响较大,虽言辞不及网上文章激烈,却同样充满着“激情”。遗憾的是,文章对易的批评既不符史实、也有失公道。
  文章认为,易中天“过多解释权术,较少关注历史本身”、“过多讲故事,较少阐释人文理念”、“以《三国演义》为假想敌, 用历史来要求文学”。其实,易中天反复强调,他是在尽量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品评三国事件和人物的,《品三国》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易中天能在既有的历史、文学文本中,于无疑处生疑、于有惑处解惑。 批评者说易中天对《三国演义》进行了“解构”。作为伟大的古典名著,其形象及思想内涵,早已积淀在传统文化和人们的心目中了。别说一个易中天,就是一百个易中天也会无损它一根毫毛。郭老为曹操翻案的文章,那影响多大啊,今天,大多数读书人都已知道曹操的卓越才能和巨大贡献, 但这还是不能改变“文学曹操”在传统文化脸谱中的奸雄形象。
  批评文章说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夸大权术作用,认为不能让读者以为胜败“是权术使然,人的智慧(甚至是个别人的智慧)使然”。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真正夸大权术和“个别人智慧”的,正是《三国演义》。易中天还三国历史本来面貌,这既有利于消解国人文史不分的传统,防止戏说、误读历史,也有助于消除国人对权术、对“个别人智慧”的过度迷信,有助于消除一些人头脑中的个人崇拜、权力崇拜。
  因此,《品三国》,只能让读者接近历史真实,不会重构三国文学形象。特别是三国人物,经《三国演义》的“演义”,许多已成为忠奸智愚的“代名词”,任何想改变这种状况的努力,只能徒劳无功、徒呼奈何 !易中天是不会做这种无用功的。
  (据《北京日报》)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