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市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及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美城市、做活旅游,着力加快山川共济进程,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为打造实力中卫、魅力中卫、和谐中卫奠定坚实的基础。奋斗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达到83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亿元,可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00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00元,增长7.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一、加快经济建设,壮大区域发展实力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为依托,全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增加值、利润三项指标分别增长20%以上。(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美利纸业集团20万吨牛卡纸、20万吨高强瓦楞纸、5万吨彩印包装纸、5万吨文化用纸项目。重点抓好宁夏隆基硅材料公司2000吨单晶硅、宁夏红集团2万吨枸杞饮料、大河机床公司数控珩磨机床,以及科豪、美康、新亚7条陶瓷生产线等一批投资大、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力争新上、技改、扩建(续建)工业项目70个以上,完成总投资7亿元以上。 其中:城区工业项目45个以上,完成总投资5亿元以上。⑵抓好骨干企业建设。重点培育壮大中冶美利纸业、宁夏红集团、秦毅集团、赢嘉公司、科豪公司、昊丰伟业、通达果汁等一批骨干企业,力争年内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86户,其中城区50户。建成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1家、超过10亿元的1家、超过5亿元的3家、超过亿元的10家。⑶抓好园区和项目基地建设。重点抓好美利、宁新工业园区和宁夏红科技园、 常乐陶瓷园、镇罗金鑫园等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置业环境。⑷抓好循环经济。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实施清洁生产,引导电石、铁合金等高载能企业产业结构向深加工和环保型方向发展。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壮大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坚定不移地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一系列惠农扶持政策,努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6万亩,其中优质水稻面积达到15万亩,推广水稻旱育稀植13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4.2亿公斤。(2)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新发展枸杞2.1万亩,累计达到21万亩;新发展压砂地20万亩,累计达到90万亩,种植硒砂瓜65万亩;新发展设施蔬菜2万亩,累计达到10万亩,新建设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4个;推行“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模式,实行准养制度,启动建设宣和敬农生态养鸡示范园区,年内恢复发展100万只,全市鸡饲养量达到300万只;发展优质经果林13万亩,累计达到35万亩;新增优质饲草20万亩,饲草总面积稳定在120万亩。生猪、 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25万头、24万头、185万只。⑶狠抓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累计达到160家;新组建各类农产品流通组织和专业协会25家,总量达到180家。重点扶持建设蔬菜、硒砂瓜、马铃薯等10个农产品储藏保鲜企业;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制度,强化优势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品牌保护工作,提升我市优势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附加值。(4)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加快“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建设步伐,新建示范村庄11个,整治示范村庄20个,配套照明、排水、绿化等设施;开展以“一池三改”和绿化、硬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活动,实现村容村貌的新改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⑸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好中部干旱带兴仁重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香山硒砂瓜引黄补灌二期工程等项目,巩固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禁牧成果,改善山川生态环境。 着力提升城市化建设水平。按照“近水亲河、东扩南移”的思路,做好做活黄河水域文章,着力建设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做大做美做靓城市。⑴加快项目建设。 实施新区环城东、西路延伸段、南苑路延伸、滨河大道扩建、水城路、环湖西路等主干、次干道路建设工程,改造老城区“二街”、“二巷”;加快建设行政办公区、学校、 文体项目和新区供排水、供热、供电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实施中央大道景观水道改造建设工程,环城东路、公园路等新修道路绿化及亮化工程,以及黄河湿地公园、新区生态湖二期工程建设;配合做好中太银铁路、中营高速、中盐高速等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沙坡头支线机场。 同时,完善提高中宁、海原城市发展规划,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2)加强城市经营管理创新城市投资和发展模式,将城市可经营的项目、可社会化的资产和可资本化的资源推向市场,广泛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与经营。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从群众关注的城市保洁、公厕、绿化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探索依法管理、科学管理、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质量。
大力发展以特色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兴办大旅游,构筑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积极创建沙坡头5A级景区,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⑴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重点实施沙坡头生态风情苑、沙坡头水利风景区生态修复园、南华山生态旅游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不断壮大规模,提升档次。⑵扩大促销宣传。抓好央视、网络等主流媒体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 促销中卫旅游。⑶拓展现代服务领域。发展现代流通业和社区服务业,加快区内外知名连锁企业向城镇、农村延伸,促进交通、 运输、商业、餐饮、娱乐、信息等社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全市旅游人数力争达到1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9亿元。 加快推进山川共济。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以川济山,山川共济,加快山区发展。⑴抓好山川优势特色产业对接。加快发展硒砂瓜、草畜、马铃薯、 小茴香等特色产业,海原县种植硒砂瓜20万亩、马铃薯80万亩、小茴香10万亩。⑵抓好劳务输出对接。加大对山区劳务输出培训和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促进山区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壮大劳务产业。全年劳务输出稳定在18万人,其中海原县10万人。⑶抓好定点帮扶对接。认真落实扶贫开发的各项措施,实施智力扶贫、教育扶贫、 项目扶贫和部门(单位)定点帮扶,形成社会长效帮扶机制,多渠道为山区群众办实事。实施“第二批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年内稳定脱贫2万人。⑷抓好项目对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施生态移民项目,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库改造、农村人畜饮水等工程,改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 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全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明确责任,强化考核,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 突出以商招商、专业队伍招商、优势产业招商、工业园区招商等方式,扩大招商网络,提高签约项目的合同履约率。加强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山东信发集团、浙江巨化集团等企业的合作,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千方百计促使招商引资提质增速。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力争全年到位资金20亿元。 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和分类改革。深化镇(乡)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镇(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化解镇(乡)村债务。巩固和扩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深化供销社改革。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林权制度、水资源价格改革。加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税收管理,依法征缴,应收尽收。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二、实施“依法治市”战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支持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贯彻实施好《监督法》, 抓好人大换届选举和代表培训工作。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组织好市、县、镇(乡)人大、政府和市、 县政协换届工作。帮助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做好地方组织换届工作,抓好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凝聚和调动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的力量,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 认真抓好党管武装.、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共建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加快法治建设进程。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实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继续开展法律服务下乡、进社区活动,扩大法律援助工作覆盖面,建设法治政府。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项目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听证、公示制度,加快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决策中的监督作用和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注重吸纳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理论工作者对重大决策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各项政策措施的协调性。 三、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指导文化工作,有效抵制和消除各种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保证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按照“三贴近”要求,改进理论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 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进一步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加强舆论分析,正面引导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敏感问题。健全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对各种宣传媒体的监管,坚决杜绝有害信息的传播。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弘扬科学精神,提倡文明生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推进见义勇为事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镇(乡)村和文明户创建活动。拓宽文化建设视野,引导企业、校园、机关•、社区、镇(乡)村、军营等文化的健康发展。深入开展民族文化、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文化扶贫和“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丰富各类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化。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抓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馆舍建设,改造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继续实施“放心网吧”工程,繁荣文化市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四、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中卫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继续推进“两基”攻坚,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工作。继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规模,抓好中卫中学续建项目、市职业中学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推进城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围绕特色产业,加大企业技术硏发力度,加大农业科技项目、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强各类适用技术培训,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加快发展卫生、计生、体育事业。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执法监督等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事件应急能力。全面推行药品“三统一”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 执行情况的监管,严格执行逐级责任追究制,力争“三统一”招标药品使用率达到100%,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完善城区、中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基础上,切实做好海原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顺利启动'正常运行。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和重大疫情应对预案,做好计划免疫和重大疫情的预报预防工作。加大食品市场整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卫生安全。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活动,实施“少生快富”工程,继续开展计划生育合格村、模范村和“三无”、“一无”镇(乡)创建活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举办好首届全国大漠体育运动会,开展好全民健身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继续实行城镇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特困人员和“4050”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建设各种类型的人才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不断拓宽就业的空间。 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覆盖面,重点抓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健全劳动和社会保障重大情况报告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完善社会救助网络和机制。 加强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重大灾害、突发事件、公共安全等应急处置机制。继续深化“平安中卫”创建工作,坚决防范和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黑恶势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妥善解决和处理好城镇拆迁、农村征地和企业改制重组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出现重大伤亡事故。 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改进工作方式,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巩固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果。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认真贯彻“四个紧密结合” 的要求和中央下发的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切实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经常性工作。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提高干部监督管理水平。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农村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大力开展镇(乡)村干部培训工作。继续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认真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注意吸收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监察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内监督条例,加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经济活动、干部生活作风等腐败现象多发领域的监管。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各项规定,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厉查处大案要案,维护良好的党风政风。 中共中卫市委员会2007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