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为何少了泥土芬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6465
颗粒名称: 荧屏为何少了泥土芬芳
分类号: J9
摘要: 最近读到一篇报道,农民们热盼“赵树理”进村。赵树理是大名鼎鼎、影响深远的乡土作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赵树理的 《小二黑结婚》,不仅在广大农村而且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之后,一大批文学和影视作品与读者观众见面,深受人们的普遍欢迎和赞扬。这些文学和影视作品无一不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折射出我国农村的新气象、新面貌。
关键词: 影视艺术 农村题材

内容

最近读到一篇报道,农民们热盼“赵树理”进村。赵树理是大名鼎鼎、影响深远的乡土作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赵树理的 《小二黑结婚》,不仅在广大农村而且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之后,一大批文学和影视作品与读者观众见面,深受人们的普遍欢迎和赞扬。这些文学和影视作品无一不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折射出我国农村的新气象、新面貌。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鼓舞一代人,影响几代人,同样,一些庸俗之作也许起到的是消极作用,造成负面影响。
  令人遗憾的是,时下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实在少得可怜,只要你打开电视机,反反复复地选择频道,映入眼帘的要么是灯红酒绿的宾馆酒楼娱乐城,一对对帅哥靓女在谈情说爱;要么是花园别墅、豪华轿车和高尔夫球场,在一些导演、制片人看来,都市里的男女情爱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最能赚大钱, 于是忽略了泱泱大国的中国的大多数—— 农民。在我国13亿人口中农民就有9亿人, 56个民族的大多数是分布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无论是高山平原,还是湖泊草原,也不论是森林边陲,还是水乡江南,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纯朴憨厚勤劳正直的父老乡亲、农民兄弟姐妹。世世代代的农民终年劳作在田地里,他们以勤劳的双手为大家种粮食、种蔬菜、栽培水果、捕鱼捉虾,因此,是手上长满厚茧的农民养活了我们,是泥腿子丰富了每一个城镇的农贸集市,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应该热爱农村,关心农民,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然而,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农村生活枯燥无味,实在是没啥好写的。也有人认为, 农村人缺乏浪漫,很难拍出具有轰动效应的大片来。还有一些人强调农村地处偏僻, 交通闭塞,拍片浪费时间,远不如在都市里找个宾馆、娱乐中心或是游乐场拍戏方便。 其实错矣。农村的天地十分广阔,农民的生活异常丰富,乡亲的情感颇为真诚,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农家院子,也充满了喜怒哀乐、 人情世故。再说,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民俗风情、婚嫁迎娶、传统工艺、山歌民歌、地方戏曲都深藏在肥沃的热土中。由此看,农村是故事的宝库,农民是活生生的银幕荧屏形象,艺术家、影视家们在此可大显身手,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事实一再表明,一部反映农村巨大变化和农民火热生活的优秀作品,无不与作者、编剧、导演扎根农村有关。赵树理长期扎根在农村,在他的家乡山西沁水县,留有乡土作家的深深脚印,赵树理把汗水洒遍田间地头,把亲切和蔼的笑声、话语声留在父老乡亲们的心田里。长期扎根农村、深入农家,久而久之必然创作出活灵活现、脍炙人口的《小二黑结婚》。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作家、编剧、导演、制片人以及大腕演员们该是自叹不如吧 !时下,文艺界、影视界热衷于举办各种各样的采风活动,到风景如画的古城古镇、 名山大川走一遭、看一看,听听当地政府的汇报介绍,尝尝颇有特色的农家菜,拍上几张照片,就大功告成,打道回府,顺利完成采风任务。此种脚不沾泥土、不与农民交朋友的采风活动,能萌发创作灵感吗?能把农民的所思所想高度概括吗?能在荧屏以及银幕上塑造新时代的农民形象吗?(据《人民日报》)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