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多跟孩子说“我很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6455
颗粒名称: 父母多跟孩子说“我很好”
分类号: C913.11
摘要: 建成今年30岁,总是担心父亲的健康状况,正因如此,有时甚至半夜打电话回家,严重影响了睡眠,还总感到焦虑、慌张, 给生活、工作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原来,建成父母已离婚10年,为了照顾自己,父亲没有再婚,独自在老家生活。去年父亲生过一场病,由于他没有及时赶到,父亲落下了病根。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内容

建成今年30岁,总是担心父亲的健康状况,正因如此,有时甚至半夜打电话回家,严重影响了睡眠,还总感到焦虑、慌张, 给生活、工作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原来,建成父母已离婚10年,为了照顾自己,父亲没有再婚,独自在老家生活。去年父亲生过一场病,由于他没有及时赶到,父亲落下了病根。如今虽不经常发作,但一打电话回家,父亲总谈到自己身体不好,需要调养。这更加深了建成的负疚感,于是开始莫名其妙地紧张,常想给父亲打电话,了解他的健康状况,甚至有些强迫性。
  建成父亲总试图给儿子造成一种自己体弱多病的印象,这个问题的背后似乎是对儿子的一种感情牵挂和无法放手。建成过分关心父亲的健康,映射的则是父亲在感情上难以与儿子分离的心态。这种感情方式是危险的,他会把孩子过多地卷入自己的私生活,既延迟儿女的成熟步伐,也让他们心理负担过重。其实,代系之间要形成健康正常的关系,长辈应传达给孩子这种信息:“我身体健康,生活很好,你不必担心。”而不是:“我现在很不好,总有病痛, 你要为我的健康负责。”这样,下一代才会心无旁骛地离开家庭,建设自己的新生活。
  其实,儿女对父母也怀有深深的爱意。 当父母放手让孩子去独立,自己照顾生活, 并留给他们“我很好,你不要挂念”的印象,孩子内心深处的担忧和不安才能彻底解放。
  另一方面,孩子也应觉醒,当你还在希望父母来满足自己某些需要时,说明你情感上还不够独立。你需要摆脱作为孩子的角色,真正进入成人世界,如接纳自我,拥有自己的事业、爱人和家庭,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不再依赖父母。当父母有病时,应该表达真诚的关心,抽时间陪伴他们,加强双方的情感交流,这才是适度的关心。而过度关心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据《生命时报》)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