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两份清单 儿女冷漠父母辛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6112
颗粒名称: 一封家书两份清单 儿女冷漠父母辛酸
分类号: G64
摘要: 父母含辛茹苦,为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上了大学,家长本该欣慰。而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清单和家书,让人感到,早已长大成人的子女,他们欢欣的背后竟然是父母辛酸的付出与沉重的生活。这不禁要让人疑问:子女的幸福要靠谁来创造?那些骄子的肩膀为何如此娇弱?
关键词: 教育支出 子女

内容

父母含辛茹苦,为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上了大学,家长本该欣慰。而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清单和家书,让人感到,早已长大成人的子女,他们欢欣的背后竟然是父母辛酸的付出与沉重的生活。这不禁要让人疑问:子女的幸福要靠谁来创造?那些骄子的肩膀为何如此娇弱?两份清单后面父母的辛酸清单一 :2005年8月底,颖到青岛上大学,给颖留生活费1500元;10月底,颖要买手机,寄2000元;•12月,颖急需笔记本电脑,寄8000元;2006年2月,颖返校车票318元,生活费1200元。
  清单二:2005年9月,菜、米、面80元;10月,色拉油30元、菜38元;12月,给颖爷爷50元、菜35元、煤气 (两个月)24元、水电费(2个月)120元、药费90元;2006年元月,春节年货100元、双方父母各100元,弟、妹小孩压岁钱共200 元,颖爸买鞋80元;2月,请亲朋吃饭280元,药费67元…… 上面两张薄薄的纸片,岀自呼和浩特市民何女士之手。由于经济拮据,何女士有个记账的习惯。第一份清单是去年她女儿考上青岛某所大学工艺美术系半年多的支出,第二份是家里的生活支出。
  何女士介绍,女儿上大学还不到一年, 已经花掉2万多元。这些钱是夫妇二人多年的积蓄。何女士是内蒙古毛纺系统的一名下岗职工,丈夫给一家单位做保安,每月才挣四百多块钱。从两份清单的支出可以看出,女儿的花销都成百上千元,而夫妇二人平常的支出大多是二三十元,大年年货才100元。
  何女士说:“孩子上学开支太大。我现在身体不好,前些年动了手术。她爸为了多点收入,去年冬天又找了个烧锅炉的临时工作。天暖和了,这份工也快打完了。我们商量着,等天暖和去卖羊肉串。”女儿小颖也知道父母不容易,但她实话对父母讲:她怕被人瞧不起。就拿笔记本电脑来说,班里只有几个家庭十分困难的同学没有。
  小颖的父母认为,只要女儿在外面上学舒心些,自己累点儿、受点罪没啥。
  [观点]内蒙古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阿尔泰认为:现在的学生们生活比较优越,但精神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教育、 磨难教育。主要表现为:依赖思想严重,自主意识和成人意识差。同时,父母愿意对已经成人后的子女提供经济支持,让子女把家长当成摇钱树。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这一代人,他们的父母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前,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的。这些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比较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 社会上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现在连小学生都在比,放学后谁的家长是开车去接的,坐车的还比谁的家长开的车更高级。
  这种“比富”现象和心理,对物质的高追求,已经深深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某种精神的丧失。这种精神就是“君子自强不息”,就是“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就是对什么是荣辱的认识和选择。
  “八荣八耻”教育对当前青少年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父母要在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更加强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政府和舆论应该为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八荣八耻”教育应该深入开展。 (据新华社电)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