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雨伞道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6018
颗粒名称: 想起“雨伞道德”
分类号: D64
摘要: 英国作家加纳德有篇文章,叫做“论雨伞道德”。讲一个人在下雨时有意用自己的一把破伞调换别人的好伞,被发现后,却假惺惺地说成是无意的。加纳德说,这样的人一般不会强行将手伸进别人的口袋,但却总爱和别人交换雨伞,或者借别人的书总是忘了归还。
关键词: 精神文明 社会道德 思想教育

内容

英国作家加纳德有篇文章,叫做“论雨伞道德”。讲一个人在下雨时有意用自己的一把破伞调换别人的好伞,被发现后,却假惺惺地说成是无意的。加纳德说,这样的人一般不会强行将手伸进别人的口袋,但却总爱和别人交换雨伞,或者借别人的书总是忘了归还。 这样“缺乏雨伞良心”的“不拘小节”的人,社会上并不少见。有些人不拘小节,如果“小节”纯属个人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那可以悉听尊便。但是, 有些“小节”已经关联到他人的利害,就不宜任其“不拘”下去了。比如,有些居民楼,家家户户的室内整洁如洗,而公共过道却脏乱不堪。有些人把自家的垃圾扫在走廊里,还偷偷地放到别人家门口,似乎是别人家造成的。这种“嫁祸于人”的行为,虽然还不能与社会上那些欺骗欺诈恶行相提并论,但内中蕴含着损人利己和不诚实的思想因子, “恶”已在其中,有违“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的精神。在加强道德建设中有必要重视“雨伞道德”,“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 道德重在实践。要将“八荣八耻”的道德规范落到实处,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大事、要事要按这个规范办,小事、日常事也要按这一规范做。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江曾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