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秋天里的思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1694
颗粒名称:
秋天里的思念
分类号:
I207.7
摘要:
很久都没做关于父亲的梦了,十分想念,老人家去世那年正是深秋,掐指算来,整整十年了,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啊!清楚地记得父亲走前十来天我休完假回单位, 父亲送我上车,我还没出门,父亲却早早候在门口,孩子似地,满眼的依恋。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文学作品
内容
很久都没做关于父亲的梦了,十分想念,老人家去世那年正是深秋,掐指算来,整整十年了,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啊!清楚地记得父亲走前十来天我休完假回单位, 父亲送我上车,我还没出门,父亲却早早候在门口,孩子似地,满眼的依恋。 我告别时,父亲伸出他那满是疤痕的大手,颤悠悠地挥着,并一再叮嘱说: “到了打电话报个平安。”没想到,那一次离家竟成了我和父亲的永诀。 我每次回到家中,父亲都极想与我聊天,聊永远都聊不完的话题,更多的是战争年代他艰苦的经历、文革中他被揪斗的往事,还有当年庄稼的收成。似乎每次聊天,父亲都离不开那几句话“好在共产党”、“好在人民政府”。那已成了父亲的口头禅。父亲出生于1913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他经历了朝代的更替而带来的社会变革。后又经历了北伐、抗曰战争、解放战争、整风反右、文革等等。我常想,父亲是一部史书,记载着国家兴衰和百姓生活的变迁,其中自然包含着他的人生悲欢与沧桑!父亲去世的十年间,我时常在夜里梦见与父亲聊天。同样的话题,末了总还是那两句话:“好在共产党”、“好在人民政府”。我们聊得很开心。 在梦里,我还常常梦见家乡村头那棵高大的枫树。母亲比父亲早逝十多年, 父亲常说母亲生前十分贤惠也很美丽,是十里八乡所共知的。父亲十六岁那年秋天,家乡来了红军。后来才知道,那是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红军从井冈山会师后路过我们家乡的。因为家里贫苦,父亲偷偷去报名参军,可个子没枪高没当成。第二年秋天,父亲终于参加了红军。父亲走时,母亲把他送到村头的枫树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父亲随中直机关的红军长征。部队出发时,亲人们集中在村头那棵枫树下,他们拿着自己编织的草鞋,提着干粮,依依不舍地送亲人踏上长征路。送行的队伍中有一个特别活泼漂亮的少女,那就是后来的母亲。父亲长征的那些曰子,母亲时常到枫树下,一坐就是几个时辰。后来,父亲在长征路上的一次激战中身负重伤,与部队失去联系,只身回家。就因为此事,父亲在“文革”中身受百般折磨,差点被定为“群众专政”对象而遭枪杀。在那棵枫树下,母亲送父亲踏上长征路;也是在那棵枫树下,母亲端着饭钵为被揪斗游街示众的父亲送过饭。家乡的枫树,凝聚了历史的辉煌与苍凉。在它那盘根错节的根基上,留下了多少欢快与沉重的脚印。 枫树是历史的见证,枫树也一直是我的思念,是我心中永不消失的画卷……父亲去世后的第十个秋天到了, 看到斑斓的秋色,我便无法克制地怀念起我的父亲来。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树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