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国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7044
颗粒名称: 灰色的国家
分类号: I054
摘要: 五六十年代的银川,人们穿衣戴帽的颜色大多是灰色、蓝色、黑色其它色彩几乎没有,有也少得可怜。当时穿衣讲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新衣经过9年的磨损也早变成灰色的了。走在街上,只觉得眼前灰蒙蒙的一片。
关键词: 纪实小说 历史故事 历史小说

内容

五六十年代的银川,人们穿衣戴帽的颜色大多是灰色、蓝色、黑色;其它色彩几乎没有,有也少得可怜。当时穿衣讲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新衣经过9年的磨损也早变成灰色的了。走在街上,只觉得眼前灰蒙蒙的一片。再一个奇观就是打补了,国人穿衣几乎没有不打补丁的,有人做件新衣也首先打上补丁,补丁自然先打在双膝和屁股上,因为这三个地方最容易磨损。再过几年补丁便延伸到双肘和双肩;再过若干年补丁便满身开花。当时每人一年供应七尺布票,不这样凑合又有什么办法呢?岂止银川,全国都是大同小异……一次我在一位处长家看到了一张“参考消息”,上面有一位英国记者的访华观感,其它内容大多忘记了,唯有其后两句话直今记忆清晰……这是个没有色彩的地方,是一个灰色的国家……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