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卡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7007
颗粒名称: 《绿卡族》
分类号: J9
摘要: 绿卡族演绿卡族对于《绿卡族》主演陈冲、严晓频、牛飘来说,拍《绿卡族》根本不用找感觉, 实际上, 他们是在自己演自己。在《绿卡族》剧组,不仅他们3人是绿卡族,其他主要演员李芸、陈宁、程笛、胡雪莲、韦力、王伯昭等人也是清一色的绿卡族-难怪导演胡雪杨开玩笑说,演员用不着体验生活了。的确,身为一名漂泊海外的绿卡族,对于绿卡族的一切, 他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关键词: 电影 导演

内容

绿卡族演绿卡族对于《绿卡族》主演陈冲、严晓频、牛飘来说,拍《绿卡族》根本不用找感觉,实际上,他们是在自己演自己。在《绿卡族》剧组,不仅他们3人是绿卡族,其他主要演员李芸、陈宁、程笛、胡雪莲、韦力、王伯昭等人也是清一色的绿卡族,难怪导演胡雪杨开玩笑说,演员用不着体验生活了。的确,身为一名漂泊海外的绿卡族,对于绿卡族的一切,他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拍戏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就像打开了尘封多年的相册,随时会有惊喜,也会有淡淡的忧伤和咸咸的泪水。剧中的许多情节,几乎就是他们当年生活的翻版,剧中的许多人物,都能从他们的家人、朋友以及他们自己身上找到原型。因此拍起戏来,演员们都很有激情,而且表演得相当自然。另外,因为本身就是绿卡族,演员们把剧中一些细节处理得非常漂亮,让人一看就知道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从“生活中来”。“拜托,请别看镜头!”《绿卡族》的不少外景是在上海拍摄的,外滩、南京路、浦东几乎转了个遍,更没忘了拍富有上海特色的里弄。因着陈冲、严晓频等人的明星效应,围观的人总是里三层外三层,这就给拍摄带来了不便:按剧情要求,群众演员要“该干啥干啥”,表现得若无其事,尤其不能看镜头,以免“穿帮”;因为是同期录音,现场要求肃静,最怕有“画外音”。可是实拍的时候总有人不由自主地朝镜头看,还不时有人好奇地挤上前来看热闹:“哟,那不是陈冲吗?”一再地“穿帮”,弄得导演、摄像哭笑不得。还是陈冲、严晓频等演员有办法,她们一边给大家签名,一边耐心地解释:“我们这是在拍戏,拜托,请别看镜头,也别讲话,要不就显得不真实了……”得了“实惠”的影迷们答应得很痛快:“侬拍戏,阿拉保证不看镜头!不讲话!”如此这般,镜头方才顺利通过。撞上门来的“东东”剧中人徐智雄、黄甜子的儿子东东这一角色,人虽小,戏分却挺重,而且许多台词还是英语。这可难坏了导演:到哪儿找这么个孩子去呀!别人推荐来的小演员倒是不少,但大多不能符合要求:要么在镜头前表现得太怯,要么英语这一项卡壳。正发愁的时候,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却自己撞上门来了。导演考他,他一点不怯场,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了自我介绍,年仅7岁却像个小大人似的。导演大喜过望,一问方知,原来他名叫薛屹泛,和剧中的东东一样是在美国出生的。于是当场拍板:就他了!尽管以前没拍过戏,可小屹泛的镜头感却出奇地好。剧中有一场戏的内容是东东给妈妈打越洋电话,诉说对妈妈的思念之情、描述大上海的热闹繁华,大段的英语台词从他口中异常流畅地说出来,同时还配以丰富的面部表情,把东东的稚气、可爱原汁原味地展现给了观众。另外一场戏是东东不满意上海的居住条件,与爸爸展开了一场对话,坚持认为表达意见是自己的权利,这场戏小屹泛也把握得恰到好处,从语气到眼神都绝好地突现了从国外回来的东东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这场戏拍完,大家都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