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学随笔的魅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6865
颗粒名称: 自然哲学随笔的魅力
分类号: H05
摘要: 品读赵鑫珊的散文有一种新鲜的感觉。“知识性”自然成了赵鑫珊随笔的特色。“知识”这个词儿其实包含着两种含义:知和识,赵鑫珊的随笔不是只传授知识的科普读物,不只是让人认知,而且让人有“所识”——对科学世界的反思。例如,他以自己的科学、哲学为视角理解世界:世界是由各种各样原因引起各种各样结果的集合,是一串串相互纠缠在一起的无穷无尽的“因果链”。读赵鑫珊的自然哲学随笔,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知识对于散文写作的重要性。赵鑫珊在随笔中,常常透露出他的要写的新作,细细一算数目不少,可见这个广阔的题材领域,这个新鲜的视角和切入点,使他受益匪浅。
关键词: 哲学 赵鑫珊

内容

品读赵鑫珊的散文(确切说是随笔)有一种新鲜的感觉。新鲜在哪里?新鲜在注入了自然科学的因素,它融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和哲理于一体,形成了风味独特的“自然哲学随笔”,因而读这样的文章,就能获得“自然哲学的智慧”。“知识性”自然成了赵鑫珊随笔的特色。作者从农业科学战线而为文,独特的经历和广博的知识结构,使他的写作视野开阔,角度独特,文章知识信息量大。不说他的长篇随篇《普朗克物理哲学世界》、《地球在哭泣》、《战争与男性荷尔蒙》,就是一些短篇随笔,如《数学家与白日梦》、《海洋风景的四重结构》、《寻找自然界因果关系链的快乐、幸福和满足》、《世界饥饿与下一次绿色革命》、《对昆虫世界的哲学思考》、《疼痛是什么》,都让人进入一种科学大视野,让人增加了“科学意识”和对大自然的了解知识,有助于拓宽我们的知识结构。“知识”这个词儿其实包含着两种含义:知和识,赵鑫珊的随笔不是只传授知识的科普读物,不只是让人认知,而且让人有“所识”——对科学世界的反思。“人无深悟,文无深味”,这种反思,是建立在作者大彻大悟的独特见解上,建立在“人人眼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平凡而新奇的发现上,因而显示出文本的独特魅力。例如,他以自己的科学、哲学为视角理解世界:世界是由各种各样原因引起各种各样结果的集合,是一串串相互纠缠在一起的无穷无尽的“因果链”。这个“因果链”可谓精确揭示了世界本质,这个结论在任何教科书上都寻找不到,是赵氏的独特发现。作者还从生态环境——“兔吃草,狐吃兔”这一简单食物链中发现:上帝是最伟大的数学家,因为他在建造世界的时候处处用到数学。作者认为:上帝是最伟大的诗人,“狐-兔-草”结构便是一首优美的三重奏。文章处处是哲思的闪光,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深邃的见解。读这样的自然哲学随笔,真正感受到作者的那种“大风流”和“大潇洒”。读赵鑫珊的自然哲学随笔,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知识对于散文写作的重要性。科学因素注入散文不仅仅在于它以新鲜的题材引人注目,给人以新意,更重要的因素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思维方法可以开拓写作者的思维空间,可以使他们获得更新更独特的角度。赵鑫珊在随笔中,常常透露出他的要写的新作,细细一算数目不少,可见这个广阔的题材领域,这个新鲜的视角和切入点,使他受益匪浅。我们相信,同时也期待着他给我们创作出更多的自然哲学随笔,丰富我们散文的百花园。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