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爱的回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6588
颗粒名称: 这是爱的回报
分类号: F126
摘要: 丁晓莲自幼生长在山区农村,父亲在她不到两岁时就离开了人世;母亲一人拉扯她们姊妹6个,靠着乡亲们这个送一双鞋,那个送一件衣服,东家一口,西家一口地把她们带大。在这种情况下,丁晓莲求学的路就更是艰辛。在泾源县城上中学的时候,一年冬天,有一位姓夏的老师忽然发现丁晓莲的床上只有一张又破又烂的被子,连铺的都没有, 就回去从自己单薄的床上又抽出了一条毛毡铺到了丁晓莲床上。
关键词: 丁晓莲 学校

内容

丁晓莲自幼生长在山区农村,父亲在她不到两岁时就离开了人世;母亲一人拉扯她们姊妹6个,靠着乡亲们这个送一双鞋,那个送一件衣服,东家一口,西家一口地把她们带大。在这种情况下,丁晓莲求学的路就更是艰辛。在泾源县城上中学的时候,一年冬天,有一位姓夏的老师忽然发现丁晓莲的床上只有一张又破又烂的被子,连铺的都没有,就回去从自己单薄的床上又抽出了一条毛毡铺到了丁晓莲床上。这事让她终生难忘。她常说:“没有这些好人的帮助,我就不可能考上中专,成为一名国家干部。”1993年9月,丁晓莲送刚考上中学的小女儿媛媛去报名,在学校门口,她看见一个农民背着一个铺盖卷,带着自己的孩子垂头丧气地从学校里面走出来。后来,她才了解到很多贫困孩子是付了学费就付不起住宿费,因而不得不退学……许多有希望的孩子因此被剥夺了继续上学的权利。联想到自己的从前,丁晓莲忍不住一阵心酸。她暗暗下决心,要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帮那些求学心切的孩子。于是,她让小女儿媛媛在学校留意,遇到那些特别贫困的学生就领回家里来,把家里的几间平房腾出来,免费供给他们居住,许多学生“慕名”前来求助,她都一并收下。5年来,她家里先后住宿了32名贫困学生,有的一住就是三四年。这期间,有几位浙江来固原的生意人看中了她家的房子,多次上门要求以每月300多元的价格租用,但都被丁晓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丁晓莲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