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兮,国家《文苑英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6516
颗粒名称: 归来兮,国家《文苑英华》
分类号: F713.359
摘要: 在95中国嘉德秋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拍卖会上,一册国宝级文物宋代周必大刻本《文苑英华》孤本流落海外半个世纪,由香港收藏家委托拍卖,引起了版本学术界和新闻界的关注。
关键词: 拍卖市场 文物 收藏

内容

在95中国嘉德秋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拍卖会上,一册国宝级文物宋代周必大刻本《文苑英华》孤本流落海外半个世纪,由香港收藏家委托拍卖,引起了版本学术界和新闻界的关注。《文苑英华》是宋初官修四大类书之一,共千卷。汇辑南朝梁末至晚唐五代2200位文学家各体诗文2万余篇。此书于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七年由李舫、徐铉修编,公元1204年嘉泰四年由左丞相周必大组刻印成书。因而古籍界称修书200年。此册《文苑英华》为卷201至210共10卷。至清宣统三年清查内阁大库时,千卷巨著仅存14册。书卷首尾铃有“内阁文玺”、“御府图书”、“缉熙殿书籍印”,为南宋内府藏印。又有“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章”、“子子孙孙永宝用”三印。后晋王被废,此书进呈北京文渊阁庋藏。甚至连有藏书之好的清乾隆帝的天禄琳琅,也未能将此书收入。元明清三朝未见有宋刻本流传,所以明代就称:“是书旧有宋刻,然藏之御府,非掌中秘者不获见。”因而此书今又有宫藏六百年之称。14册《文苑英华》至民国初年,10册移存学部图书馆,即今北京图书馆。另4册流入民间。其中3册几经辗转,庋藏北图,尚有1册不知去向,长期以来学术界及收藏界以此册珍本的存世与否一直扑朔迷离。河北宝应刘氏自清内库得此书后,售予北京琉璃厂魏经腴,魏更以此书宝护周勤,精心装裱,更请藏书家傅增湘撰跋文一篇附丽卷首。40年代魏经腴将此书售予当时农民银行副行长陈澄中。50年代,陈澄中以10万港币转售香港敏求精舍王南屏先生。陈澄中解放后移居香港,周恩来总理批准用重金从陈处收回包括宋蜀刻本唐人文集在内的一批国宝,但《文苑英华》在此之前已转移售,近50年不知下落。王南屏秘藏此书至今,王氏后人感于国内艺术市场和拍卖业的发展,遂携此书回国公开拍卖。从48万元起拍,经过激烈的竞投,最后被一位新加坡先生以130万元拍走。据了解,这位新加坡华人表示将在适当的时候,将此国宝捐赠给中国的有关部门。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