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名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6438
颗粒名称: 不当名人
分类号: C913
摘要: 人怕出名猪怕壮。对于这句话,因经历了一些事,才茅塞顿开,深谙其中语意。 前不久,一位在一家全国性行业报担任驻地记者的朋友对我说,他们新辟了个专栏,专门介绍像我这样的企业基层领导,还给他定了任务。他说他认为我既在基层摘管理又写写文章,“很有特色”,便选中了我。说来汗颜,当时我想,虽说我是“冯唐易老,李以难封”,在如今这位上混了十来年还是弼马温,可功劳没有也有苦劳,再说还爬了二十多年格子了,让他吹吹。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电视台 记者

内容

人怕出名猪怕壮。对于这句话,因经历了一些事,才茅塞顿开,深谙其中语意。前不久,一位在一家全国性行业报担任驻地记者的朋友对我说,他们新辟了个专栏,专门介绍像我这样的企业基层领导,还给他定了任务。他说他认为我既在基层摘管理又写写文章,“很有特色”,便选中了我。说来汗颜,当时我想,虽说我是“冯唐易老,李以难封”,在如今这位上混了十来年还是弼马温,可功劳没有也有苦劳,再说还爬了二十多年格子了,让他吹吹,也好让我的一些上司别太小瞧了不才,便半推半就地应下了。不几天,一篇题为《作家局长》的文章便赫然刊登在那家报纸上。此文的底稿我看过也修改过,倒也并无胡吹冒撂的倾向,可在我见报后大约三四天,便有许多信函接踵而至。大多是这个名人字典那个精英录什么的编纂部门的,红章子的衔头吓死人。自然,我是决不相信我几夜之间就成了名人的,何况与多年来经常收到的类似信件一样,随信少不了一张订书单,所以便将它们一一扔进了纸篓子。接着是国家级电视台的一位小姐来了长途电话,她说看了那篇文章,觉得很有特色,因此对我“很感兴趣”,所以要来采访我,拍专题片。我呆了!一个这么高档次的电视台也可以轻易编播我这无名鼠辈的专访吗?弄不好怕是骗局?便婉言谢绝了。可是第二天我正下乡办公,这个电视台的另一住小姐竟叫响了我的传呼。她说她看好我既是企业家又是作家(恕我大言不惭,可她是这么讲的),有特点,很适合她们的“XX”栏目。经一番盘诘,我基本上认定确是国家级电视台的记者后,心里便特别地后怕了。因为我毕竟是有自知之明的,如我等鼠辈万一上了那电视,不仅是对新闻媒体的一种玷污,而且今后我也就真的成了过街老鼠了,还做人不做人!同时据我以往经验得知,无论过去的有偿新闻还是如今的不是有偿新闻的有价新闻,假若他们真的来了,要吃要住要赞助该咋办?自己掏钱吧不值得,公家出钱吧无疑是挥霍公款,欺世盗名。倏忽间我立马急出了一身汗来。还好,急中生智,便编纂了一组谎言加以搪塞。我说我可能很快要退位甚至退休了,我又说我们部门有规定,大凡此类报道是必须要征得上级党委批准的,我还说……费了好大的劲我才把她打发了过去。可是,至今我却仍惊魂未定万一他们查证出我说的并非事实呢?万一他们真格来了呢?万一又有其它新闻单位再来呢?不吃一堑,不长一智。我想,从今之后,我是再不敢出名也不当名人了。因为如今的许多名人确乎都是炒出来的,譬如禹作敏,譬如胡建学,等等。炒出来的名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说,若稍有理智,便会无地自容的。再者,大家都要顺应这种恶习炒下去,老百姓不相信是必定的,而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名人何以为“名”。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