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李建荣的先进事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5880
颗粒名称: 优秀共产党员李建荣的先进事迹
并列题名: 农技推广事业的带头人
分类号: S3
摘要: 市农技推广站站长李建荣,是今年“七一”自治区党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 农学

内容

市农技推广站站长李建荣,是今年“七一”自治区党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慕名采访他时,他显得憨厚、不善言谈,甚至还有点腼腆。但说起农技推广来却是如数家珍,头头是道。
  1994年,他一头扎进永宁县通桥乡通桥村、上河村,“牛刀小试”,开始搞起了水稻小弓棚育秧、机播秧全程化的有偿技术服务,当年增产效果明显,受到农民的欢迎,从此一发不可收,推广点逐年迅速增多,推广面积年年不断扩大,在育插秧期间,李建荣和同伴吃住在点上,天天坚守在田间地头,严把技术关,精心育好苗,为农民插好秧。使水稻连续4年平均亩产达到664.6公斤,平均增产15%-25%,在水稻遭受严重低温冷害、病害及早霜危害年份树立了高产稳产典型,为全市推广水稻早育稀.植技术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也为广大科技人员开展有偿技术服务探索出一条新路子。1996年,由市农技站主持的水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李建荣本人也因此被破格晋升为农艺师。几年来,他还参与了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日本专家石本正—在宁夏开展的节水灌溉实验课题、农业部冬麦北移协作网、宁夏大学“天然2号”植物助长剂研究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受到好评。
  1995年2月、1996年1月李建荣被任命为市农技站副站长、站长。身份变了,但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没变。他在抓好单位内部制度建设的同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带头抓项目促落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他于1995年10月创办了银川市农技服务中心,兼任服务中心经理,坚持围绕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的宗旨,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为了配,合全市水稻早育稀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解决水稻小弓棚育秧水源问题,农技服务中心先后从内蒙古、河南考察引进了投资少、成井快、使用方便的“多管井”对口抽井。李建荣带领两支打井队,在寒冷的冬春季节,顶风冒雪,早出晚归,经过三个冬春,共打井310眼,保证了水稻育秧用水,加快了全市|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速度。农业服务中心还经营农膜、农药等农资,特别是引进经销秧床消毒剂“移栽灵”1400公斤,使7.5万亩水稻秧苗长势茁壮,取得了好收成。李建荣用服务中心创收的资金改善农技站的办公条件和科技推广手段,解决了职工福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在近几年的年终考核中,农技站由原来的倒数第一,跃成为市农业局系统的先进单位,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九六年度农业工作先进单位”,李建荣被自治区党委授予“八五”期间农业战线先进个人,今年4月被推选为自治区党代表,光荣地出席了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李建荣并没有陶醉,他依然和过去一样,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默默地奉献在农技推广第一线。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建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永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