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小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5750
颗粒名称: 德国的小学教育
分类号: G62
摘要: 5月下旬至6月初,笔者应邀在德国进行了为期两周多的访问,特意留心了一下德国的小学教育, 使我印象深的有这么几点。 一是德国的法律规定小学生不留家庭作业。在德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所有的小学生都没有家庭作业这一说,而且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只上上午半天课,下午不到校。如果有哪所学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给学生留了家庭作业,任何一个小学生或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家长、 教师或社会上的任何一个公民。
关键词: 小学 教育 德国

内容

5月下旬至6月初,笔者应邀在德国进行了为期两周多的访问,特意留心了一下德国的小学教育,使我印象深的有这么几点。一是德国的法律规定小学生不留家庭作业。在德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所有的小学生都没有家庭作业这一说,而且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只上上午半天课,下午不到校。如果有哪所学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给学生留了家庭作业,任何一个小学生或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家长、教师或社会上的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权利将该校的校长推上法庭。法律规定小学生不留家庭作业的理由很简单:小学时期正是孩子长身体的发育期,给小学生留了家庭作业会造成孩子的负担。对孩子的发育成长不利。谁敢给小学生留家庭作业,谁就犯了摧残小学生发育成长罪,至于三年级以下的小学生下午不去学校的理由也很简单:谁也无权剥夺孩子的童年,而孩子的童年就应该是宽松的、幸福的、浪漫的、自由的。成天把孩子关在学校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德国人看来,人的一生如果没有充分享受到童年的乐趣,那是可悲的、有缺憾的。对一个人的一生和成长是不利的和可怕的。二是老师也好、家长也好,社会上的每一个公民也好。都要尊重小学生的人格。在德国人看来,淘气、捣蛋、调皮、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社会更能宽容孩子的这一切。小学生有权利向教师提出任何一个不明白的问题。教师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绝不允许教师对小学生的提问嗤之以鼻或挖苦、嘲讽。德国人认为:尊重与宠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尊重是为了使孩子健康地成长为一个有人格尊严和人格魅力的人,而宠爱是迁就了孩子的缺点和恶习,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三是学校极为推崇小学生的创造性。在德国,一些较有名气的小学校在招收新生入学时,校长对新生的欢迎词往往是这样的:祝贺您您非常荣幸地进入了我们这所有名的学校,伟大的科学家某某某就是我们这所学校某年某月入学的学生,希望您能超过他,在我们的校史上留下一笔!小学校培养孩子的重点不在于对那些书本上的已有知识的灌输,而在怎么侧重启发孩子的创造性和想像力,哪位小学生能异想天开,教师就带头为哪位小学生鼓掌;哪位小学生连续三次能想出奇招,教师马上就给家长写信或直接去电话报喜,并提醒家长:您的孩子可能是位天才,请与学校密切配合,注意您孩子的兴趣,千万千万不要扼杀您孩子的这种天才的萌芽和创造想像力。四是小学生的课程倡导在户外上,自然里上,博物馆里上。德国人认为,培养孩子不能关在室内老让教、师上课,而是直接把小学生带到大自然里去做游戏,培养孩子的好性情;把孩子带到博物馆去,对着具体的历史实物,引发孩子的兴趣。因此,德国的孩子们都非常乐意入学:学校里有玩不够的各式各样的游戏,更有提不完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孩子开始自尊、自强、自立。德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教授,66岁的戈拉博士在与笔者交谈时就这么说:德国从二战后那么贫穷的境地中一步步奋起,成为欧洲和整个世界上发达的国家之一,最成功的一点在就于良好的教育。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