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白领人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5109
颗粒名称: 跨文化的白领人才
分类号: C964
摘要: 日本公司能把自己的产品推向欧美市场,向欧美老名牌挑战并占上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白领人才的跨文化培训。日本公司在培养人才方面所下的功夫,实在让人佩服。
关键词: 人才 调查

内容

日本公司能把自己的产品推向欧美市场,向欧美老名牌挑战并占上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白领人才的跨文化培训。日本公司在培养人才方面所下的功夫,实在让人佩服。美国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是世界各国竞相挤入的庞大市场,为了在美国这个大市场中竞争并获胜,日本大公司每年都派一批优秀雇员留职停薪到美国大学进修,课程包括英语、法律等专业,公司负担这些人的一切学习和生活费用。笔者在美期间,发现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中所占的比例的确最高,但进修科技专业的居多,在商学院或法学院学习的中国学生就屈指可数了。而在商学院为数本就少得可怜的中国学生,又有一半进修会计专业,因为该专业易在美国谋生,法学院的中国学生绝大多数在毕业后留在美国,当移民律师;拿到科技学位的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求职的比例就更高了。很明显,日本人赴美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自己的公司在美国打天下,而我们的留学生有此志向的可说寥寥无几。由此,中日两国公司的跨文化白领人才的比例有了极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国公司在其他方面都已追上日本公司,想同日本公司争夺美国市场也只能处于劣势:同样去美国做生意,日本公司派去的人可能与自己的谈判对象毕业于同一所大学的商学院,公文箱里装着拥有美国大学法律学位的日本律师准备好的文件,可谓知己知彼又容易套私人交情;让我们那些连组织一个白领人才为主的谈判班子都有困难、对美国只是一知半解的中国公司去跟人家竞争,说日本公司能不战而屈我之兵,一点儿也不过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国企业的大量产品只能挂着人家的名牌商标拿去卖,而我们直接出口的许多商品也得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暂时优势占领市场。据说,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还能保持一段时间。居安尚需思危,何况中国商品在国际竞争中远未居安,真得琢磨琢磨,一旦我们连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暂时优势也失去了,中国商品要与人竞争还有什么牌可打。作为一个中国人,实在很希望早些看到中国商品能在国际市场上真刀真枪、同质同价地与国外名牌较量的日子。白领人才,特别是跨文化的白领人才的培养应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步骤。(据《环球时报》)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