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胜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4818
颗粒名称: 须弥山胜景
分类号: F592.99
摘要: 多年来参观石窟的中外艺术家们称颂须弥山石窟不仅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也给了解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民俗风情见证留下了珍贵的实物。须弥山石窟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保护文物。
关键词: 须弥山 须弥山石窟

内容

位于银川东南320公里的须弥山石窟,是坐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圣地,南距固原县城55公里。当年唐僧师徒取经走到黄风岭,被黄风怪将唐僧摄去,是孙悟空到须弥山请来灵吉菩萨用飞龙杖降伏鼠妖,才救出师父。这段故事,有《西游记》为证。从此,须弥山更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据考证,须弥山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距今1500余年。其后,历经北周、隋、唐、宋代的凿窟造像,成为规模宏大的景云寺,到明正统年间英宗皇帝又赐名为“园光寺”。历代依山开凿的130余座洞窟,分布在8个并立的红砂石崖面上,较之敦煌、云岗、龙门石窟的单一崖面造像更显生动,八峰相连,变幻错落,“大佛楼”、“子孙宫”、“园光寺”、“相国寺”、“桃花洞”等巧夺天工,释迦牟尼大坐佛高达25米,比云岗石窟中最大的19窟坐佛还高出7米多。 须弥山远眺峭壁林立,古松挺拔于山峰之上,燕雀翻飞其间,近观环山草木丛生,山下涧水潺潺,整座连峰崖窟和楼台亭廓由曲径石级相通,俨然一幅活的山水画。石窟经年累月,风剥雨蚀,加之地震灾害和人为的破坏,至今造像较完整和有彩绘题刻的洞直20多座,其中45和46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第3和第40窟呈方形。连窟中石柱都是方的,雕像脸瘦衣宽、小菩萨小鼻子小嘴,应是隋代的雕像。第8窟高深达10x15米,坐佛高达3米以上,还有八九尊被外国艺术家称为“中国的维纳斯”的女菩萨造型,身上着衣不多, 仅胸、背、臀部几条裙带点缀,头上一缕飘巾,给人以丝绸飘动之感,菩萨右手所作的五指兰花势,小指向上轻弹,更是传神,令你深深体会到了菩萨的心肠。第10、18和20窟所雕的造像线条丰腴流畅,反映出唐代现实生活中少女的丰满和柔情。因此,多年来参观石窟的中外艺术家们称颂须弥山石窟不仅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也给了解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民俗风情见证留下了珍贵的实物。须弥山石窟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保护文物。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地名

须弥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