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4792
颗粒名称: 父亲
分类号: I207.6
摘要: 描写笔者小时候眼中的父亲形象,及笔者对父亲的爱。
关键词: 父亲 随笔

内容

小时候,父亲常说起城里那段月薪十块大洋的往事。讲述中,十块大洋就能买好几头肥猪,父亲在我眼中是个了不起的人。随着我渐渐长大,对父亲的话听多了、厌烦了,甚至把祥林嫂之类同父亲揉在一起。父亲每次讲到即兴处,我就跑了出去,父亲便嘎然而止。父亲终于不再讲那城里月薪十块大洋的事了,父亲少言寡语了,我也感到一种轻松。 一次,母亲跟我说,由着他吧,他是你父亲。母亲接着又给我讲起了父亲的往事:原来,高小毕业的父亲无力再上学了。燕京大学毕业的老师余先生把父亲推荐给了城里的老板,老板是城里的首富,对父亲格外器重,父亲月薪很快由一块大洋涨到了十块大洋。从母亲善良宽容的眼神里,我读懂了那是性格怯弱的父亲曾有过的辉煌。我无视了这些,我深深自责起来。以后,我总是跟父亲提起这段往事,我向父亲表达了想更多地了解过去的愿望。父亲说,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说起来无用。父亲再没有在我面前提起那段过去的事了。 父亲先后担任过大队、榨坊、生产队的会计,父亲打算盘的本领在全公社、全区都是顶呱呱的。父亲账目规范、清晰,父亲每年总要拿一两张奖状回来。退休那年,父亲交出了任职达34年的会计业务,这一年,父亲64岁。那以后,每次回家,“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算盘声没有了,父亲总是静静地坐在椅子上。 不当会计的父亲又为左邻右舍的红白喜事忙碌着,每次父亲都是自带笔墨前去受命。一包烟或一顿有酒带荤的便餐回报着父亲,人们对房门两侧对联的赞许激励着父亲,父亲自得其乐。我明白父亲在这种忙碌赞许中,又找到了一份充实、 一种满足。 无事的曰子,父亲也翻翻我的书看,父亲尤喜《古文观止》。父亲说,余先生讲的课文许多就是这里面的,至今还记得。高兴之余,我翻着书,父亲就背起《祭十二郎文》、《朋党论》、《桃花源记》等名篇来了,父亲背得一字不差。惊讶之后,更加深了我对父亲的敬重。除古书外,父亲还喜欢翻看我的一些奖状,厚厚的一叠,父亲用红绸包着。父亲说,这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不能丢。 父亲去世的前一年,一次回家,父亲正在翻看户口簿,我也凑过去,见父亲学历上写着初中。父亲说,他们硬给我填的。我说,您远超过了那些初中生,父亲摇摇头,也笑了起来。
  1994年夏天,父亲去世了,当我赶回家时,父亲已静静地躺在堂屋的木板上,我握着父亲枯槁瘦削的手,泪水不住地往下流。父亲永远地走了,我知道对父亲了解得太少太少了。 为了九泉之下的父亲不再孤独,我将父亲和1989年已去世的母亲,合葬在一起。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