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着披肩的男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4771
颗粒名称: 裹着披肩的男人
分类号: C912.1
摘要: “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惊魂未定,舆论已开始用那条“骑士法则”来审查每一位九死一生的男人。每一个男人都有可能被指责成抢占了一个本来是留给妇女或孩子的座位而幸存下来的,换言之,在他的大难不死的幸运中,肯定也有一名妇女或孩子的冤魂。一位官员后来被他的政敌大肆攻击,只因为他是一个“泰坦尼克号”悲剧中的幸存者,所以很有可能是个苟且偷生的软骨头。
关键词: 披肩 男人

内容

"Lady' s first"(女士优先) 这句最常见不过的话,在开始下沉的“泰坦尼克号”上突然有了特殊的含义,它不再是通常社交场合男士们礼让之词,而是变成了生生死死的界线。当船开始沉没时,救生的机会是先让给女士的,这条所谓的“骑士法则”在深夜的“泰坦尼克号”上不折不扣地验证了。当史密斯船长下令“妇女和孩子先上救生艇”时,起初,人们还比较井然有序地遵守这条规则,都多多少少地做出骑士模样。 但当轮船越往下沉,救生艇越来越少时,就有男人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下,装成女人,跳上救生艇。第一个是丹尼尔布克莱,他是名爱尔兰青年,当船下沉时,他从统舱冲向甲板,等着上救生艇。当12点55分,第6号救生艇正准备放下时,有一大群男人吵闹着要上来,他们一哄而上,布克莱也跳上了船。一会儿,来了两位高级船员,他们在艇上甄别男女,命令男人们都下去,但有几位船上的火枪手和水手拒绝下艇,布克莱也混在其中。当时艇上有不少空位,这条能载60多人的艇,包括这些赖着不肯走的男人,也只有28个人。他们后来被“喀尔巴阡山号”救起,布克莱在一封家信中说他是“躲在救生艇的底部”而获救的。在后来举行的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布克莱作证说;“我当时哭了,船上有一位妇女,摘下自己的披巾,裹住我,并让我呆在那儿……他们没有发现我,就这样艇放了下去……” 第二位男乘客的身份无法确认,他是五副罗伊在听证会上提出来的,他当时指挥第14救生艇;艇上有58人,时间是4月15日凌晨1点半。当时情形已十分危急,人们争先恐后往上拥,他不得不朝天鸣枪警告。当史密斯参议员问他艇上是否全是妇女和儿童时,罗伊说:“他们都是妇女和孩子,除了一个乘客,是个意大利人,他溜了进来,穿着像个女人。他头上裹着一条披巾,我猜想他也穿着裙子。我一把扯下披巾,发现是个男人。他惊恐万状,想爬进别的救生艇,我一把揪起他,扔了进去。第三位是爱尔兰人,叫爱德华•瑞安,是从昆斯敦港上船,去美国谋生的。他后来获救幸存。1912年5月6日,他给父母写信告诉他劫后余生的经历:当最后一条救生艇开始下放时,“我想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刚好有一条围巾,我就把它裹在头上,身穿防水外套,从船员的眼皮底下抖索而过,他们没有注意我,可能认为我是个女的,我瞟见旁边有一个吓呆的女孩,就一把抱起她,跳进已下放的救生艇。” 上面三件事很能说明问题,即男扮女装逃生之事是确有发生的。 不久,“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惊魂未定,舆论已开始用那条“骑士法则”来审查每一位九死一生的男人。每一个男人都有可能被指责成抢占了一个本来是留给妇女或孩子的座位而幸存下来的,换言之,在他的大难不死的幸运中,肯定也有一名妇女或孩子的冤魂。一位官员后来被他的政敌大肆攻击,只因为他是一个“泰坦尼克号”悲剧中的幸存者,所以很有可能是个苟且偷生的软骨头。
  一位妇女总算见到丈夫活着回来,可不久又要和他离婚,只因为怀疑对方是抢占过妇孺的救生艇的位置而表现得不够“Manly”(男子汉的气概)。这样,在把逃生等同偷生的前提下,人性中求生的本能被视为一种怯弱慌张的表现。缘此,当 “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时,史密斯船长大声对船员喊“要像个英国小伙子,像个英国人”, 据说这是幸存者听到的船长的最后一句话。这一“British”当然有好多解释,但最核心的内容无非就是处乱不惊、临危不惧的绅士气罢了。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