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与紫釉剔刻牡丹花大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4712
颗粒名称: 古瓷与紫釉剔刻牡丹花大罐
分类号: J527
摘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马文宽教授主持发掘宁夏灵武窑,证实 王国有高度发达的制瓷工业。 古査成为中外文博单位和众多收藏家及古瓷爱好者追求和珍藏的对象。马文宽教授的著作《宁夏灵武窑》,证实 王国有高度发达的制瓷工业。 古瓷成为中外文博单位和众多收藏家及古瓷爱好者追求和珍藏的对象。马文宽教授的著作,初步揭开了 古瓷的面纱。
关键词: 彩绘 彩陶艺术

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马文宽教授主持发掘宁夏灵武窑,证实 王国有高度发达的制瓷工业。 古査成为中外文博单位和众多收藏家及古瓷爱好者追求和珍藏的对象。马文宽教授的著作《宁夏灵武窑》,证实 王国有高度发达的制瓷工业。 古瓷成为中外文博单位和众多收藏家及古瓷爱好者追求和珍藏的对象。马文宽教授的著作,初步揭开了 古瓷的面纱。从此 古瓷在中国瓷器史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古瓷独树一帜,自成体系。集富丽与粗犷、高雅与豪放为一体的高品位、高质量的细瓷精品,渐为世人所知、所重。然书中所列完器甚少,惜为憾事。
  我作为 古瓷爱好者,多年潜心研究 古瓷,其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纹样别致、装饰独特、胎质细密,釉色喜人。质朴、粗犷、豪放是 古瓷一大特色。
  党项羌是 主体民族,他们信奉佛教,佛教艺术题材,反映在 古瓷中各个方面。白色、紫色、褐色至为高尚,牡丹花、佛花、忍冬纹样视为富贵、吉祥、圣洁、神圣。在神秘色彩浓厚的匡度里,是超尘脱俗的象征,这在 古瓷中都清晰可见。
   王国与宋、辽、金有着多年睦邻友好、和平相处的关系,密切的文化往来和技术交流,中原熟练瓷工匠的身体力行,使 人在制瓷工业方面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工艺精美成就斐然。
  吾有幸藏得一 剔刻牡丹花大罐,圆口直短颈,鼓腹下收、浅圈足。器高29厘米、口径12厘米、腹径 27.4厘米、足径10厘米。胎质细密,呈浅黄色,施优雅高贵紫色半釉。其纹饰为大菱形开光,剔刻牡丹花两朵。颈肩刻划变体、覆莲纹及二道弦纹衬托。牡丹间隙倒的叶片栩栩如生。线条流畅,造型质朴逼真、构思严谨、穿插有致。这在宋瓷中是看不到的。与辽瓷金瓷亦大异其趣。此陈设器物既是 王国历史的遗迹,又是 王国的物质见证。它的精湛造型及艺术风格,无疑透视出 王国的社会习俗和浓厚独特的文化风貌。它的珍贵及其特殊意义不言而喻。
  隋、唐至今,牡丹为富贵之花,吉祥盛开之花。皇宫贵族乃至民众百姓,对牡丹花赞不绝口。 古瓷紫釉剔刻牡丹花大罐,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造型风格,都不失为精美之作堪称 古瓷中的珍稀器皿。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袁沁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