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东麓大面积水土流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4693
颗粒名称: 贺兰山东麓大面积水土流失
分类号: S157.1
摘要: 本报讯“5・20”特大山洪的暴发,使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地区的自然植被及人工修建的水土保持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关键词: 土崩滑塌 土壤滑塌

内容

本报讯“5・20”特大山洪的暴发,使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地区的自然植被及人工修建的水土保持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最近,银川市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副主任党学礼带领市防汛办、市水保办的工程技术人员前往贺兰沟口、苏峪沟口、甘沟、镇北堡华西村、滚钟口风景区、 王陵管理所等各处,对水毁工程及水土保持设施损坏情况进行实地了解和核査。
  贺兰山东麓南起黄羊滩农场,北到贺兰沟口,为我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监督区,其境内较大的苏峪沟口、贺兰沟口、小口子等山洪沟由于普遍暴发特大山洪,沟道两边的表层土、植被大部分被冲走,顺山洪沟形成的扇面上,大小卵石淤土随处可见。据初步估算,贺兰山荒漠草原区有近26平方公里的地貌、植被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坏,降低或丧失了它们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其余沟口洪峰流量较小,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约4平方公里。
   陵和滚钟口风景区,因遭“5·20”特大山洪袭击,大面积绿化带经洪水冲击,近二千株花草灌木被沙石淹没或剥皮,林带树池全部被填平;滚钟口的部分挡土墙、 陵新建的混凝土路面两侧的宽18米、长488米,共计8800平方米的草坪土方几乎全部被冲光。价值近30万元的水土保持设施随洪水流失。
  “5・20”特大洪水造成贺兰山东麓大面积水土流失为近几十年所罕见,水土保持设施毁坏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市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水土保持委员会副主任党学礼要求水保工程技术人员要进一步调查,统计全市遭洪水破坏的自然植被、灌木林、水保工程设施的准确数据,为下一步加大开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力度,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