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学儿童到中国最小的自考大学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4682
颗粒名称: 从退学儿童到中国最小的自考大学生
分类号: G40-012
摘要: 延谛这个喜欢布娃娃的大学生今年1月,河南某报的一篇小文章引起了读者的极大的兴趣:因病退学的9岁女孩杨延谛,11岁参加自学考试,13岁即拿到了英语专业的毕业证书,成为我国年龄最小的自考大学生。 6月初,再传捷报:延谛第一次通过本科段的第一次考试(两门课程)!记者几经辗转走进了延谛的家。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延谛退学并非因病,而是父母的主动选择。
关键词: 爱的教育 多重教育

内容

延谛这个喜欢布娃娃的大学生今年1月,河南某报的一篇小文章引起了读者的极大的兴趣:因病退学的9岁女孩杨延谛,11岁参加自学考试,13岁即拿到了英语专业的毕业证书,成为我国年龄最小的自考大学生。
  6月初,再传捷报:延谛第一次通过本科段的第一次考试(两门课程)!记者几经辗转走进了延谛的家。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延谛退学并非因病,而是父母的主动选择。
  父母怎会让9岁的女儿退学呢?惊人之举:父母让9岁的女儿退学回家1993年上半年,在河南某机关工作的杨晓捷和妻子房丽犯了愁:9 岁的女儿已经对上学有了恐惧感,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经常紧缩眉头,一天比一天压抑,厌学情绪日甚。原因多多:教生字时,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把每个字练写20 到30遍。哪个字写错了,要被罚重写,第一次罚写20遍,再错要罚写50 遍。
  课文必须工工整整地照抄两遍。一天中午,延谛为了抄·写一篇较长的阅读文,竟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只好空着肚子去上学。
  老师普遍拖堂,学生在课间难得休息,甚至出现了整个上午都去不成厕所的情况…… 事实上,问题何止如此,繁重的课程和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脱节,“高分低能者”随处可见…… 但又怪得了谁呢?杨晓捷长叹一声。怪不得老师,也怪不得学校。沿袭多年的教育体制,谁敢轻易言改?经过长达数年的思考,杨晓捷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目前的教育状态不可能在朝夕之间有根本性的改变,不如让女儿退学回家。在家里,父母可以不给孩子压死任务,要高分数 !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培养孩子成才 !杨晓捷把想法说给妻子,妻子担心地说,“延谛才9岁,让她一个人呆在家里,行吗?”杨晓捷满怀信心地说:“只要给孩子一个充分张扬性的环境,相信她一定能够顺利成长!”1993年11月,杨晓捷到女儿所在的学校提出转学申请。学校的领导怎么也没有想到,延谛会“转”到家里。11月11日,读小学四年级的延谛退学回家。
  11岁报考,13岁毕业,延谛成为我国年龄最小的自考大学生 1995年4月 28日,细雨霏霏。下午2时20分许,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陆续步入考场,郑州市外语中学的一间教室门前,监考老师正查看入场考生的准考证。
  “小朋友,你来干什么?”老师拦住了一位10岁出头的小女孩儿。
  “考试!”童声清脆,女孩儿递上准考证老师査看了她的准考证,弄不懂了,11岁的小姑娘也要参加自学考试?杨晓捷忙上去解释,延谛才获准入场。
  一个半小时后,延谛在监考老师和其他考生惊讶的目光中,吹着泡泡糖走出了考场。
  一个月后,成绩出来了:《基础英语》70分,《英美概况》80分,拿着女儿的成绩单,杨晓捷非常高兴:初步证明,让女儿退学的选择没有错! 原来,女儿退学后,杨晓捷夫妻俩共同制定了培养延谛的“四个一工程”:一个好品德,一个高速度,一个强能力,一个棒身体。“工程”长达 3000余字,主要包括培养方向、阶段性目标及家长应尽的责任等内容,其中第一个目标是让延谛在15 岁前完成英语专业的自学考试。
  延谛4岁即开始接触英语。那时,只不过是听听《玲玲的一天》之 .类的儿童英语磁带。上小学后,因功课繁忙,英语基本上被搁下了。
  现在系统地学习英语,起步很难0父母请来了家庭教师。让女儿退学的初衷是为了使女儿逃避“高压”,能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所以,杨晓捷与家庭教师第一次见面时就说“教学进度请您自己掌握。我们作家长的只有一点要求,那就是不要给孩子定死目标,不要让孩子感到学习吃力。
  没有考试,没有分数'的压力,延谛学得很轻松。早晨,再也不用6点钟就起床了,总要睡到8点以后。白天,半天时间学习同龄人的语文、数学等课程,一半时间学习英语。不必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想学20分钟就学20分钟,想坐半个小时就坐半个小时,一有倦意就练练身体,听听音乐。同龄的小朋友放学后,延谛和她们一起做游戏。她每天的学习时间不到5个小时,比在学校的学习时间还要短些。
  到了1995年,延谛已经掌握了数千个英语单词,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父母决定,上半年参加自学考试,同时辞去家庭教师,让延谛开始完全意义上的自学。
  1995年下半年,延谛以74分、79分的好成绩通过了《基础英语》和《中国革命现代史》两门课程的考试。
  1996年,延谛考试遇到了一个拦路虎《哲学》。父母看她有点急躁了,便劝她,考多少分都没有关系,不行了再来。那次,她参加了三门考试,前两门都过了,只有《哲学》以4分之差没有及格。1997年10月,她的《哲学》也过了。
  1998年1月14日,在郑州自学考试的办公室里,正在举行一个特别的座谈会° 一般的考生都是自己到报名地点、领取毕业证,但今天,自考办的主任却要亲自给3名考生颁发毕业证。这3名考生是:某中学教师,40多岁,考中文专业考了10年;某单位一妇女同志,40多岁,考统计专业考了12年;杨延谛,13岁,3年考完,平均成绩71.6 分。
  健康、活泼,在家里呆了5年的延谛与书呆子无缘见到延谛前,记者想当然地认为,从9岁到14岁,一个在家苦读的孩子一定是个书呆子,见到她才发现,她比那些不堪功课重负的同龄学生更富朝气,更加活泼 !这要归功于父母的“规定”;学习的时间可以比同龄的朋友短,玩的时间可不能比他们少 !一到下午,育场上就可以看到延谛活跃的身影,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样样在行,以羽毛球打得最好,在同龄人中还找不到对手呢 !由于长时间的自学,延谛在生活中也养成了自学的习惯,独立性很强。因为父母工作很忙,中午极少回家,延谛从11岁起,当一些同龄的女孩子连澡都不会洗的时候,她已学会了自己买菜、做饭、刷碗。爸妈要是偶尔回来一次,还能尝尝女儿的手艺呢。除了做饭,延谛还会做很多家务,洗衣、拖地板、收拾屋子,样样都很利索。家里牙膏没了、水龙头坏了,都是她去买,去找人修。
  自1995年起,延谛每天都有笔经济账。买菜花了多少钱,买书花了多少钱,笔笔开支都在账上。每月初,父母给她200元,到了月底,她就给爸妈一个明细账。从不乱花一分钱。
  给孩子猎枪,而不是兔子女儿退学以来,杨晓捷夫妇牺牲了大量业余时间,把心血都用在了孩子身上,用杨晓捷的话说,就是与女儿同甘共苦。
  在延谛13岁以前,父母每天晩上,要为她“念书”,这样可以让女儿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学习,尽量少用眼,延谛考《大学语文》前,父母硬是给她念了60多篇古文,每篇文章都要读上数遍。
  但杨晓捷认为,仅与女儿同甘共苦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要“给孩子猎枪,而不是兔子”。几年来他和妻子很少直接给孩子传授知识,而是一直引导怎么学。对女儿的辅导,由多到少,直到目前基本上不再辅导了。
  1997年8月,延谛开始学习物理和化学时,父母本想为她请家庭教师,没想到她自学了一个星期后,竟然拒绝了。现在,虽然延谛主要精力用在了学习英语和日语上,但初中二年级的各科课程,她都在自学,而且试做初二试题时,成绩相当不错杨晓捷夫妇算了一笔账:延谛可望十七八岁时大学本科毕业,这个时间要比一般的大学毕业生提前5—6年。女儿本科毕业后,准备让她上研究生。如果顺利,延谛研究生毕业的时间比同龄人大学毕业的时间还要早上两三年。
  家长坦言:希望报道不要误导其他家长专家观点:要辩证地看待延谛的退学和成长延谛的父母为什么一直回避传媒的釆访,这次延谛的妈妈向记者坦露了心声:“主要是怕报道会对其他家长产生误导作用。延谛专科自考毕业后,一些同事、亲友纷纷找到我们,要我们谈谈经验,表示也想让孩子走单纯的家庭教育之路。我们想,延谛的成长有很大的偶然性,万一别的家长效仿不成,贻误了人家的子女,那可是大事。”延谛的成长,是偶然,还是有一定的必然性? 河南教育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王程前先生认为,要辩证地看待延谛的退学与成长。至少要搞清楚4个问题:一、延谛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杨晓捷还是硕士研究生,而且对教育孩子还特别有责任心和耐心,一般的家庭没有这个可比性。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性格、心理等差异较大,其他的孩子不一定有延谛这样的综合素质。二、延谛现在只是通过了专科段的自学考试,其将来的成长结果还有待证明。三、学校教育有它的弊端,但也有独具的优势,因此,延谛长期在家,会不会在心理结构方面隐藏着一些潜在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四、延谛目前各方面状态良好,这有一定的偶然性,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探讨。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孔维国
责任者
延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