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近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4656
颗粒名称: 萧乾近影
分类号: I03
摘要: 5月1日下午,笔者有机会到北京医院拜访住院的萧乾先生。萧乾先生在文学、新闻领域耕耘了半个多世纪,年事已高(88岁),住在医院,但仍笔耕不辍。今年2月份,他的四篇短文章在银川晚报套红发表,我首先把那期报纸介绍给他(此前报社已寄样报),并说了读者的反应。他听了很高兴,连声说:“谢谢,谢谢。”
关键词: 文艺工作者 作家

内容

5月1日下午,笔者有机会到北京医院拜访住院的萧乾先生。萧乾先生在文学、新闻领域耕耘了半个多世纪,年事已高(88岁),住在医院,但仍笔耕不辍。今年2月份,他的四篇短文章在银川晚报套红发表,我首先把那期报纸介绍给他(此前报社已寄样报),并说了读者的反应。他听了很高兴,连声说:“谢谢,谢谢。”(图一)北大的前身是燕京大学,萧乾先生1935年毕业于燕京新闻系,我就同他谈北大正在庆祝百年校庆,谈到他同当年在燕京新闻系任教的埃德加.斯诺的关系,谈到他二战中在欧洲战场采访时与斯诺在瑞士见面,萧先生静静地听着,突然纠正说:“是在巴黎会见斯诺的。”萧先生对母校怀有深情,他在写于今年1月的《我的未名湖情结》中说:“我是在未名湖畔为自己设计了人生蓝图的:通过记者工作,广泛接触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萧先生和夫人文洁若女士当场将这篇文章交我带回银川发表。我带了两包宁夏枸杞给他,指着包装上的使用说明,告诉他可以泡茶喝,他微笑着双手作揖,表示感谢,并说:“我用这东西感觉很好。”(图二)萧先生将他和文洁若合译的一套《尤利西斯》题签后赠我,我感到十分珍贵。(图三)拜访快结束的时候,文洁若女士突然告诉我,“真是巧得很,今天是我们结婚44周萧乾和文洁若是1954年5月1日在北京的一座大酱园后院三间小西屋结婚的。萧先生曾著文回忆说:“一辆三轮车把她从东四八条拉了来,她脚上放了只旧皮箱,我这个新郎倌骑车跟在后边。到了酱园口,我提着皮箱在前边领路,她跟在后边。”此后近半个世纪,无论遇到怎样的“狂风暴雨”,他们始终恩爱如初。我后悔粗心,这次来时没有想起 .此事,也没有带只小花篮,可是我发现,房里已经有一只小·花篮,于是,“借花献佛”,把这只小花篮放在小茶几上,请文洁若女士坐到另一个沙发上,他们面带笑容,我按下了相机门。(图四)我衷心祝福萧乾夫妇永葆生命的青春,永远幸福,永远为国家、民族的繁荣“织一把丝、酿一盅蜜”!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庆同
责任者
萧乾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