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4198
颗粒名称: 房子
分类号: C913
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党组专门派人来宁为笔者落实政策,在区党委宣传部的安排下笔者才得以从当时所在单位废品公司调到宁夏文联归队。正巧,文联盖的两栋楼房竣工,28套住宅任笔者优先选择。至此,笔者这个自诩的“毛主席的战士”才最终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关键词: 住房 政策

内容

六十年代初有一首歌唱遍大江南北:“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回往事,在我50岁以前,便很有点与这首动听的流行歌曲相似,确实也就是随着革命,“哪里需要哪里去”,没有一个安定的家。土改时,我与一位老革命在上饶郑坊区东山头蹲点,为了破除迷信,老革命领我择居的是被当地老乡视为“鬼窝”的庙宇,老乡出于好心都劝说我们不要住进去,说那个地方邪得厉害,白天也可听见里面锅碗盆灶的响动,有白娘娘在那里出没。可我们住进去了。 土改结束,因我学的是师范,在农村当了两年小学校长, 学校是一所摆设了许多灵魂牌位的刘氏宗祠,那地方也很偏僻谧静,尤其是在夜里,当我只有一个人时,便会情不自禁地想到牛头马面,青面療牙,又说是那里有枯骨精狐狸精什么的,吓得我浑身上下起鸡皮疙瘩。我那时在自己的枕头底下备有马刀和避邪用的桃木棍棒,自己就像堂吉诃德那样神经兮兮,随时都在准备着战斗,要同未知的事物进行一场殊死的拼搏。诚然,我是什么也没有看见,倒是练了一身的胆量,成了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变得天皇老爷也不害怕T,有了这样的胆子够我一生革命受用。 我时常怀想这样一个场景:自己有一间平安祥和的住所,在那里看书、写作,甚至静静地等待敲门,那站起来去开门的感觉真好。两年之后,到北京工作终于圆了我的这个梦想。这里不但有我时常怀想的住所,还有我梦中的高楼大厦, 然而,一个“革命需要”的下放让我好景不长。那时候,我已有妻子女儿,便把她们一块领到那个“革命需要”的地方一一“牛棚”,是杜甫老先生住过的那种“茅屋”,不过比老先生的景况要好,不破也不漏雨,我就把妻女安顿在那里,自己却挑了个缝纫机,到县城去做了个游牧式的裁缝,深受平民百姓欢迎,只是吃住于千百家,沾染了一身的跳蚤虱子。这种“革命”生涯对于一个立志要当家的我来说,也非常浪漫有趣。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我在那里呆得心焦,写了几十封信请求宁夏某单位为我落实政策,但无人问津,听听新闻宁夏又没发生地震。于是我贸然举家回到银川。单位被动地接纳了我,在“五七”农场两间土屋里安顿了我的家属。而我却另有任务,种小球藻,打鱼喂猪,日夜看守一个支在沟渠上的偌大抬网。我就在坟莹边上面对沟渠搭了个矮矮的帐篷住着。 七月流火,八月流萤,死入白骨的磷光到处闪烁。天地混沌,寂黑幽幽。感觉到不知有多少女妖围绕着我的帐篷翩翩起舞。 然而我却陶醉于那原野里的谧静,稻谷的飘香和起网时的鱼声阵阵,生活对我总是那样的优惠,我什么也不再害怕,倒是想起几句诗行:“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我真是比神仙皇帝活得自在、舒服。我竟然可以与唐大诗人柳宗元共度宵夜,斟酒对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党组专门派人来宁为我落实政策,在区党委宣传部的安排下我才得以从我当时所在单位废品公司调到宁夏文联归队。正巧,文联盖的两栋楼房竣工,28套住宅任我优先选择。至此,我这个自诩的“毛主席的战士”才最终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我应当为我这个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家庆幸欢呼。我同时也为全国人民都有“广厦千万间”欢呼!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