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编书之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4120
颗粒名称: 当代人编书之弊
分类号: I207.6
摘要: 九十年代以来,编书比任何一个时期那热,各种选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版社也对“丛书”选本趋之若鹜。其中不乏有一些有质量的精品。但选编的乱和滥,却是历来少有始。由于一些商业的动机和人为的因素,使一些选编者、出版者步入歧路,因而弊端不少。
关键词: 当代人 编书之弊

内容

精粹的文学选本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它是选家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作品,披沙拣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辛勤劳动的成果。所以,选编一个文学作品集或一套丛书"堪称“工程”式的创造性劳动。九十年代以来,编书比任何一个时期那热,各种选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版社也对“丛书”选本趋之若鹜。其中不乏有一些有质量的精品。但选编的乱和滥,却是历来少有始。由于一些商业的动机和人为的因素,使一些选编者、出版者步入歧路,因而弊端不少。其一是选家之多和选编方法的随便,大大降低了选本质量。历来的选家治学严谨,编选一书须从文山诗海中一一寻觅筛选,一个选本遴选多年才能告罄。而如今是人人皆能当选家,选编的方法既简单又灵活。纸约稿单,雪片"似地四处散发,只要入选者交上若干元“编审费”或“包销多少册”,便有入选的可能。这种以谋利为动机的出书方式,只能吸引那些无名而欲出名者,怎能选出高质量的选本?
  其二是选家的随意“包装”、乱贴“标签”,将名著名篇变成文化快餐式的拼装也令人忧虑,一些出廬社对中外名著佳作,不是“原汁原味”地推出个人专集、选集,而是大杂烩式地任意排列组合,冠之以新奇名目,将名家名作拆散零卖。如“人生随笔精华系列”就将一些名篇分解为《中国纯情随笔》、《自然美学随笔》、《人生况味随笔》、《幽默谐趣隨笔》、《现代雅致随笔》等,模糊了名家随笔的各自特色。一部《世纪情爱小说精品》收集了二三十年代著名作家的作品,然而,像沈从文的《边城》、《风雨》都划归于“美情”栏目下,叶灵风的作品则被冠以“艳情”收编。这种乱贴标签招徕读者的作法,不仅是对文学名篇的亵读,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和浅薄。其三是选本一味求全求厚,以示“规模”和“系统”。选本的厚簿应视内容而定,并要树立一定的标准,当厚则厚,当薄则薄。现在的问题是“选家们”把标准抛在脑后,或全然没有标准,只要自己认可,只要书厚有气势好定高价就行。因而如今各种各样的鉴赏辞典和选本一部比一部厚,书店的书架有压塌之虞。要治当代人编书之弊真实很容易,把握严格标准就行,记得钱钟书先生为《宋诗选注》写序时,提出七条诗集去取的标准,充分显示了选家的学力、格调和眼光,时下的选家们应树长远眼光,去蝇头微利,走出误区,步入正途,为时代选编出精品佳作。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