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互助组卷土重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3683
颗粒名称: 农机互助组卷土重来
分类号: S219
摘要: 再过几天,河北省曲周县王庄村农民王金山将和另外两个搭股人,开着新疆-2型联合收割机,驱车数百里到海南许昌开始他们一年一度的麦收行。
关键词: 农具 农业机械

内容

再过几天,河北省曲周县王庄村农民王金山将和另外两个搭股人,开着新疆-2型联合收割机,驱车数百里到海南许昌开始他们一年一度的麦收行。与往年不同,如今的麦客镰刀换成了联合收割机,8万元的收割机,3户农民各贷一部分钱,每家出一个机手,就是一个小型的农机互助组,忙完自家的,还可以为别的农户服务。王金山说“三年就能赚回本钱”。公社化时期,尽管农机部门壮大了,但是农村生产力水平并不高;改革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到农民手中,生产有了积极性,可地块过度分散,农机施展不开。农机局职工王相林回忆,1983年他家的13亩地按水源远近、土地肥力散落在17个地方,只能用原始工具耕作。如今,农机化经过一个马鞍型的历程,重新找到了发展途径-走联合之路。1986年,王相林和他的4个兄弟集资5400元联台购买了最急需的拖拉机,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随着几次土地调整,地块少了,土地集中了,王家.5兄弟先后配置了脱粒机、收割机、水泵、播种机。统一耕作,统—收割。过去一个月的麦收夏种,现在六七天就解决了。记者在王家看到一份1990年制定的农机互助公约,内容有5项,产权明晰,农机具外借要经过5户同意后方可,并收一定机具折旧费。王相林说:“一家人哪有不磕磕绊绊的,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为了避免意见,5兄弟轮流执掌财务权和农机保存权。”由于管理精细,14年前购置的拖拉机至今还在使用。与联户购买农机具相比,互补类互助组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每户以一台或几台农机具入股,联合使用,4-5户结成一个互助组。如今,240户的苗庄已经有了35个农机互助组,而且出现了组与组的互助。目前,曲周县参加农机互助组的家庭已近1/3,今年3月,曲周县成立了农机互助服务协会,各乡镇成立分会,县长是协会会长,县农机局局长张跃生说:“我们农机部门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为互助组服务。”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