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上三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20003637
颗粒名称: 直上三楼
分类号: H05
摘要: 《直上三楼》是徐城北先生一篇文章的名,我放到这里,是“借”。城北的《直上三楼》说的是人生,他说:“人生如同爬三楼。 一楼是学习时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学前人留下来的基础知识。二楼是初入社会,与之相适应的时期。三楼则是适应了外界,已能有所追求和有所展现。”而我今天要说的则是“读书”。
关键词: 短篇小说 文章

内容

《直上三楼》是徐城北先生一篇文章的名,我放到这里,是“借”。城北的《直上三楼》说的是人生,他说:“人生如同爬三楼。一楼是学习时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学前人留下来的基础知识。二楼是初入社会,与之相适应的时期。三楼则是适应了外界,已能有所追求和有所展现。”而我今天要说的则是“读书”。“读书”的“楼”怎么着?别人的我不知道,我自己有这样的体会。上学时期的“读”带有强迫性质,你爱读也得读,不爱读也得读,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说也罢。我要说的是踏上社会后自觉自愿地“读”。这种“读”因为没有老师管着,全凭自己的意愿,各人都有自己的招儿,花样也就多些。我是从八十年代初起,紧了紧裤带拉架式要搞创作了,这才发现肚子里空空如也,慌了,才开始找东西读的。可想而知,那时会怎么个“读”法。心里急,想一个早晨就学会写小说,赶紧找最近别人说过“好”的小说来看,期刊、选刊、评论,花里胡哨弄了一堆,读得眼花缭乱,出了门连人都认不大清,照着样子也写几篇,自以为比看过的那些东西都好,寄出去。可结果是石沉大海,上帝没有来请吃糖果,只桌子上多了一沓铅印的退稿笺。这大约该算“读”的一楼。后来,碰的钉子多了,老实了一点,耳边也能听到一些老编辑们的教导了:“光读那些刊物是不行的,得多读点书,读点名著。”再往后,心就比较静一些了。找着了“门”,也就能看到一点“内部情况”,也就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该干什么呢?一个青蛙从井底下爬上来,哇,天这么大呀!它不愿再回那个井底下去了。回过头去看,才发现自己那么傻。“名著”,是经过时间的淘汰,经过多少人的筛选,才剩下的精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几本可以称作“名著”的书?现在才出品的东西,再过一百年,过一千年,能剩下多少?有一个例子:1995~199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有多少,恐怕没人能说得清,但获了奖的仅只有6篇。两年6篇,少了点吧?作为评委之一的李敬泽先生在《关于短篇小说奖的二十条笔记》的第16条说:“1995~1996年间发表的短篇小说与获奖作品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想必会使人印象深刻。无疑,这透露了评委会对这两年间短篇小说创作整体状况的评价较低。即使在初选入围的作品中,许多也经不起要求'纯粹’和’完美’的推敲。”这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个启示?为什么放着亮闪闪的金块不去拿,非要去挖泥沙?你说你傻没傻到家!读名著,精读(这两个字极重要)-这才大约能算“读书”的“三楼”。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